简介:俄罗斯戏剧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耶夫雷诺夫曾认为其自身所处的时代是最反剧场性的时期,即便是戏剧自身也不具剧场性。作为对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戏剧反剧场化主张的回应,20世纪出现了重现剧场性的趋势。“剧场性”这个在戏剧、绘画乃至社会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词语自18世纪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和理论家的研究及阐发。本文对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理查·谢克纳(RichardSchechner)、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Sennett)及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Fried)等人对于剧场性的理解和这一概念在艺术史和社会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做出了对于剧场性衰落与回归的理解和判断。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简介: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歌剧院虽然外表富丽堂皇,但许多歌剧院票房大跌、债务缠身,职员罢工、管理混乱也随之而来。在欧洲,政府通常要给歌剧院一定的经费补助,但随着财政紧缩,这笔钱大多被砍掉。而以捐赠为经费来源的美国歌剧院,也因企业和艺术爱好者们由过去的"大善人"变成了今日的"铁公鸡"而难以为继。甚至像纽约大都会这样曾经日进斗金的歌剧院,也因财务拮据被迫过起紧日子。这一波经济衰退引发的欧美歌剧业危机,更多折射出的是当今歌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歌剧的慢节奏已经很难满足年轻一代艺术观赏者的需求,他们转而寻找释放性更强、节奏更快的直观表演。而欣赏歌剧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今的观众又能下多少功夫去了解歌剧呢?歌剧当然不会消亡,但能否重现辉煌却是一个未知数。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中国歌剧的方向和未来在哪里?中国歌剧院的发展和生存之道又是什么?让我们听听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