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接受PICC置管之后比较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肿瘤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分析,所选取患者全部接受化疗治疗以及PICC置管操作,记录100例患者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情况,总结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产生穿刺点渗血5例,发生几率为5.0%,产生穿刺点感染2例,发生几率为2.0%,产生静脉炎1例,发生几率为1.0%,产生导管堵塞1例,发生几率为1.0%,产生导管脱出1例,发生几率为1.0%,产生血栓形成1例,发生几率为1.0%。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期间一定会产生并发症,对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实行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临终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等份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绪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等各项指标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理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调整患者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方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组,n=40)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病例治疗前PT、D-D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指标、FIB指标明显降低,APTT指标、PT指标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显著促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DC-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研究组中,将同期非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对治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8+以及CD3+方面,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3+CD4+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外周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C-CIK免疫治疗方法应用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之中,可提升患者抵抗肿瘤能力和T细胞杀死数量,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增长速度,避免肿瘤的复发,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麻醉处理及对患者预后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后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后生命体征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案干预有利于患者临床疼痛指数降低,增加手术成功几率,应当在临床治疗腹膜后肿瘤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和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月开始纳入病例,将符合临床诊断及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病例纳入至2017年3月截止,期间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定义为常规组(n=41)和舒适组(n=41),常规组于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措施,舒适组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舒适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实施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其SDS与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舒适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常规组和舒适组护理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8.53%和87.80%,组间差异比较(p<0.05);常规组与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05%和34.15%,组间差异比较(p<0.05)。结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这一年期间收治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出现了2例疼痛,疼痛发生率8.0%;对照组中出现了6例疼痛,疼痛发生率24.0%,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统计结果显示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疼痛,缓解焦虑,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肿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疼痛护理指导,护理组则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指导,观察、对比护理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各个时点的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组的总体满意度38例(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73.17%),护理组各个时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7.62±4.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0.25±4.9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同时,还将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6年8月4日~2018年2月3日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4例放化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发生率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中,骨髓抑制3例、静脉炎4例、恶心呕吐6例、肝肾功能损伤2例;对照组中,骨髓抑制11例、静脉炎10例、恶心呕吐15例、肝肾功能损伤9例(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行走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放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积极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持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出院后持续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出院前以及出院后6个月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前认知功能损害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率均显著低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持续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肿瘤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