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配合过程中四手操作技术对前牙美学树脂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进行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患者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按照患者就诊顺序排序(1-48),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4)和护理组(n=24),两组患者均进行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对照组患者由医生独立操作完成,护理组患者由医生和配台护士四手操作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护理组修复半年后总成功率为91.67%,成功率为58.34%,相比对照组分别高出12.50%和33.34%,差异明显(p<0.05);护理组修复半年后出现边缘着色,松动/脱落,继发龋,牙髓炎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出20.83%,p<0.05。结论对进行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患者,通过应用四手操作技术进行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且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更高,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高椅位周转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护理对压疮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接诊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时间是2016年3月至12月,总计82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1例),一组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骨外科压疮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4.9%)明显低于对照组(17.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0.7%),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实施骨外科压疮优质护理能明显减少压疮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四肢骨折应用关节假体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收治的66例四肢骨折的患者,把他们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假体置换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髓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组中突发颅内出血者1例,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1例,并发率为9.10%;对照组中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2例,深静脉血栓者1例,并发率为12.1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JOA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研究组为(91.04±1.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25±5.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假体置换的治疗方式能够为患者保留关节功能,避免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四肢骨折病人对其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方法以40例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四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20例病人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的20例病人为研究组,比较疼痛评分及平均消肿时间。结果干预前两张病人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病人干预后的评分(3.9±1.1)分低于对照组(4.8±0.9)分,平均消肿时间为(5.7±1.2)d短于对照组(7.1±1.6)d,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四肢骨折病人术后,可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平均消肿时间,护理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可吸收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例数为60例,以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则实施可吸收螺钉治疗,分析2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并发症几率(6.67%)较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可吸收螺钉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报道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和目的基因HSV-TK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将同时表达GFP和HSV-TK的多右反子重组逆转录病毒GCGPTKSN,分别转染K562、NS-1、EL4、Sp2/0细胞株,并在体外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GFP的表达,同时GCV杀伤试验检测HSV-TK基因表达。结果:GFP在四种细胞系中高效表达。高浓度的GCV能有效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介导GFP和HSV-TK基因进入多种细胞系,并在那里共表达。GFP基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报道基因,这为基因转移的检测以及转基因细胞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及与觉察压力、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骨科四肢骨折术后患者2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自尊量表、觉察压力量表进行睡眠状况分析及构建中介作用模型。结果①年龄18~20岁患者睡眠得分显著低于≥21岁患者(t=6.209,P﹤0.01)。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睡眠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5.577,P﹤0.01)。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睡眠状况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21.533,P﹤0.01)。体质指数正常患者睡眠状况得分显著低于体质指数肥胖及超重患者(t=-6.713,P﹤0.01)。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睡眠得分显存在显著性差异(F=68.225,P﹤0.01)。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患者睡眠得分显著低于倾向采用消极应对患者(t=8.062,P﹤0.01)。不同自尊水平患者睡眠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8.087,P﹤0.01)。不同觉察压力程度患者睡眠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4.369,P﹤0.05)。②自尊、超载感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具有预测作用(t=3.639、-2.764,P﹤0.01)。③中介作用分析显示,自尊在超载感与睡眠状况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的21.30%。自尊在预测感、控制感与睡眠状况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具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术后时间段、不同体质指数、不同疼痛程度、不同应对倾向、不同自尊水平、不同觉察压力程度特征,并与觉察压力、自尊关系密切,且自尊在觉察压力与睡眠状况间具有中介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6例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89.66%,低于观察组的100%,(P<0.05);对照组反酸、嗳气与腹痛胀气的症状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6.89%VS5.16%),(P>0.05)。结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可使溃疡面有效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52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对照组使用后路椎管形成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前均有一定降低,并且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前路手术治理效果更加理想,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