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3*Flag-hSesn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在骨肉瘤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GSThSesn1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Sesn1基因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3*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MG-63骨肉瘤细胞中,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进一步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3*Flag-hSesn1在MG-63细胞中的定位,使用免疫沉淀的方法纯化人源Sesn1蛋白。结果:hSesn1基因的cDNA全长成功构建到3*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Westernblot检测到了含有Flag标签的人源Sesn1融合蛋白表达,且在MG-63骨肉瘤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核周,并成功纯化人源Sesn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3*Flag-hSesn1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鉴定了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人源Sesn1蛋白。3*Flag-hSesn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周。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06例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28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术后20~48h内出现面、手足麻木或抽搐,经补钙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4个月出现同侧颈部V区淋巴结肿大,针吸细胞学检查示颈部淋巴结见可疑异型细胞,再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为淋巴结炎性肿大.全组患者获得6~66个月的随访,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目前均健康存活.结论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用于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是可行的.
简介:目的:构建双特异性细胞因子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及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瞬时表达。方法:应用PCR方法对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并经测序载体pGEM-T-Easy测序后,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的多克隆位点将二者融合为融合基因TK-TNF-α,并将其亚克隆至pEGFP-N3的EcoRl和BamHl位点间,成功地构建表达载体pEGFP-TK-TNF-α仅,并在该载体转染人肝细胞癌细胞HCC9204后观察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证实TK-TNF-α融合基因片段已克隆到pEGFP-N3的EcoRl和BamHl位点问,并在转染人肝细胞癌细胞7901中观察到TK-TNF-α融合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pEGFP-TK-TNF-α表达载体便于观察转染细胞中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蛋白定位,为双特异细胞因子基因疗法提供有利条件。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简介:2012年10月4日,胶质瘤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了一个小型专题会议,通过温习目前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基因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包括新药物的研发明确方向。会议主要有3个部分内容:IDH1突变的神经病理学、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中的CIC、ATRX和FUBP1突变以及IDH1突变在治疗中的作用。会议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专家对包括低级别胶质瘤研究、突变的IDH1生物学及其在低级别胶质瘤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了10个议题的报告。会议结论:最近在低级别胶质瘤中发现的反复出现的基因突变增加了对于与低级别胶质瘤相关的生物学活性分子机制的理解.理解这些基因改变在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但有助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将这种目前致命性的恶性肿瘤转变为慢性甚至是可以治愈的疾病。本文综合本次会议报告内容.重点介绍目前对低级别胶质瘤发展中潜在的分子基因机制的理解.以及这些机制作为靶点在诊断、治疗和复发中的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图像引导放疗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六天工作制,放疗技术员排班实行早、中、晚三班倒。患者每人编排一个唯一的号码编入早、中、晚班治疗,同时对应相应的休息时间,保证每位患者治疗5次/周,休息2天/周。放疗技术员分A、B、C、D、E五组,A、B、C组人员当月相对固定在放射治疗岗位,D组人员当月负责模室工作和CT定位,同时参与放射治疗岗位人员轮休时顶班。E组人员负责CT扫描检查和定位,同时参与放射治疗岗位人员轮休时顶班。各岗位值班人员通过填写精确放射治疗流程记录单,对自己的操作进行确认并签字,保证了各阶段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信息的正确传递。结果:通过实行六天工作制,缩短了每日的治疗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充分利用了设备资源,减少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结论: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imageguidedradiotherapy,IGRT)实行六天工作制对肿瘤治疗患者较多的放射治疗中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工作年限放疗技师在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160例老年Ⅲ期NSCLC患者,按放疗技师的工作年限随机分为〈5年组(n=80)和≥5年组(n=80)。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70Gy/30~35f,每周5次;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吉西他滨、顺铂、卡铂等。结果〈5年组获完全缓解(CR)8例(10.0%)、部分缓解(PR)48例(60.0%)、稳定(SD)16例(20.0%)、进展(PD)8例(10.0%),有效率(RR)为70.0%。≥5年组获CR8例(10.0%)、PR68例(85.0%)、SD4例(5.0%),RR为95.0%。两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组的摆位误差为(7.0±2.43)mm,≥5年组为(5.0±1.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稳定率为80.0%,≥5年组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年组比较,≥5年组在放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较少,但两组3级以上白细胞减少和急性及远期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工作年限≥5年放疗技师操作的Ⅲ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更好,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