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后诱导成骨的骨愈合情况,探讨自体红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骨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用自体红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对照侧(左)骨缺损区行单纯异体骨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474例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均进行HR-HPVDNAPCR与TCT检测,观察诊断价值。结果474例患者中,有270例患者TCT结果存在异常,而通过活检显示存在72例异常者,TCT检测符合率为26.67%(72/270)。有130例(27.43%)TCT阳性并HPV阳性者患者,其中鳞状细胞癌、高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HPV、低危型HPV、HR-HPV感染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用HR-HPVDNAPCR与TCT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诊断儿童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4月30日1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与同期16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效能。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与实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值均较高。结论 将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应用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价值较高,可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组织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稀少。正畸加力后2小时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开始增加,加力后1天达到最高水平,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撤力后2周,撤力后第4周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信息化辅助的药师实时处方审核模式,并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药学服务转型提供支撑。方法以临床用药决策支持系统为审核规则智库建立信息化审核系统,在医师开具处方/医嘱时进行实时预审。医师对系统审出的问题处方/医嘱进行主动修改,也可以发给专职审核药师进行人工审核。对新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如处方合格率、医师对系统审核提示的主动修改率和药师审核意见的接受率;医保拒报销费用;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该系统上线运行1年内,共审核处方245.49万张,审核医嘱413.19万条。医师对问题处方主动修改率平均为86.48%。经药师实时审核后,处方合格率由95.60%提升到99.67%。医嘱合格率由84.27%提升到97.53%。医师修改前后平均每张处方费用减少(146.25±13.49)元;降脂药拒付金额2017年9月份与2016同期分别为9216.24元和20540.20元,同比下降55.13%。医师满意度为98.00%;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达到97.30%,比去年同期提高5.70%。结论基于信息化辅助的药师实时处方审核药学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处方合格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节省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 IHC)及 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50例疑似淋巴结结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象,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并以分别行 IHC及 PCR检测,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结果:临床最终确诊淋巴结结核 49例,确诊率为 98%;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IHC、 PCR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HC及 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诊断中均有较高敏感度及准确度,可作为优先病理诊断方式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pH条件下塞曲司特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并以Stern-Volmer方程确定药物与蛋白的作用类型。结果: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不同二者pH条件下塞曲司特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猝灭常数,并依据Fo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生理条件下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为2.53nm。结论:在pH5.0和人体生理pH条件下塞曲司特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动态猝灭过程,在pH8.4时塞曲司特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猝灭为静态猝灭;人体生理pH条件下塞曲司特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