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持续增强,有能力的家庭也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逐渐往城市迁移,农村也渐渐成为了一座座空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相对应的乡村学校不受重视,学生生源质量不好,师资队伍得不到年轻血液的补充,整体来说乡村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乡村教育的发展江河日下,为了应对这种形势,乡村学校应该改变理念,针对我们的地区情况和学校特点,展现我们的优势形成一套完整的特色校本课程,吸引更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让乡村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 要】 新课标强调:“体育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或受制于场地、器材,或受制于师资力量,尤其是小学,无法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为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合理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对于资源短缺的小学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体育;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是我国在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1. 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 目前业界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定论,但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界定。如刘贺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石。”陈连珍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整个体育课程的编制过程中,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所开发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李林老师则在其博士论文中将体育课程资源定义为:“有利于体育课程实施与生成的各种因素与条件。既包括形成体育课程的要素来源,如体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身体练习、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体育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素,又包括了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如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师资等。”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目前虽尚无定论,但不难发现,他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一切可以利用起来为体育课程设计、编排、实施等服务的资源均可以称为体育课程资源。公共体育场馆、学生家长、知名运动员、外校体育老师、社区体育指导员,河流、山川、草地等等都可以被开发成可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 2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2.1 物力资源的利用 体育课程物力资源有很多,校内外体育场馆与器材、图书资料等,都是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物力资源。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无论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不可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遇见场地、器材不够或缺乏时,就需要发挥体育老师的聪明才智,一地多用、一物多用、自制体育器材等,都不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用具、场地与器材是体育课程教学的载体,足够的体育场地与器材是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 2. 2 发挥德育功能 德育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德育是一个人成长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待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应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及时的疏导与调节,把德育贯穿于体育运动的全过程。例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短跑、跳高等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中长跑》等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还可以通过介绍为国争光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事迹,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与爱好,营造坚持锻炼的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真正做到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2. 3 激发兴趣 注重运动兴趣培养 ,小学生因为年纪小,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主导,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情境中完成教学内容学习。例如《立定跳远》,教师先引导小学生想象“蛙跳”的动作,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玩耍、模仿练习,不断丰富各种感官,激发小学生运动兴趣与热情,实现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关注评价激励功能现在的课程改革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是教师的评价应当面向全体,做到客观、公正。理解和尊重学生,关注其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并肯定学生自身固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健康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行模仿练习。这种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关系,变“被动”为“主动”教学。只有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进行质的“蜕变”,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增强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学会“玩”,怎样“玩”,创造“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4 发挥运动功能 古希腊人有这样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所以教师应从小让学生牢牢树立“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每天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体育课、游戏、兴趣活动、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每天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感受更高、更快、更强是人类永不放弃的追求,让运动成就梦想,让运动创造人生,让运动奏响人生快乐的音符!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加快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摆脱陈旧观念,创新实践,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成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管道生 .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J]. 当代体育科技 , 2013, 003(036):151,153.
简介:【内容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家国情怀,而且有利于提高高考得分。本文主要针对开发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江门乡土历史资源对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及开发乡土历史资源的途径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简介:
简介:【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的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创建以腰鼓为主题的美术校本教材, 旨在通过腰鼓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展 加深学生在艺术中 鼓文化渊源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同时将学校的办学特色“童心鼓韵”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发展, 壮大学校的教育特色。
简介:摘要:通过呈现高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实体设计》开发过程,分析如何设计和实施基于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理念,发展学生劳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为其他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