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针对所伴全身病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等。(2)扩血管药物治疗,包括眼部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1次/隔日;口服烟酸50mg、芦丁20mg、地巴唑20mg,3次/d。(3)降眼压治疗,常用噻吗心安眼水,点眼,2次/d即可。(4)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包括口服B组维生素,肌注维生素B1、B12,静点能量合剂。(5)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6)应用复方樟柳碱2ml做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本组病例79眼治疗后,显效57眼(72.15%),有效14眼(17.72%),无效8眼(10.12%),总有效率89.87%。结论对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疗程,对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的患者提高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肺空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空洞25例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肺空洞经胸部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肺包囊虫病误诊为局限性气胸4例,(包裹性气胸),气肿性肺,大泡6例,液气胸5例,继发性肺结核误诊为支气管扩张3例,大叶性肺炎2例,肺脓肿3例,周围性肺癌2例,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半数有发热,活动后气促,X线表现病变,位于右肺15例,左肺10例,病灶呈类圆形阴影5例,椭圆性阴影3例,病灶模糊大片阴影10例,其中5例于模糊阴影中可见透亮区,不规则圆形阴影2例,新月征3例,水上浮莲征2例。经临床给予积极抗炎,抗痨3-4联治疗,肺包虫患者手术摘除包虫内囊全部治愈。肺癌患者有手术指征者手术切除,再辅以化疗与放疗。结论肺内空腔和空洞可多种疾病被误诊,常误诊为肺癌和继发性肺结核,其他肺大泡和包裹性液气胸,肺囊肿破裂。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肝脓肿炎症期病变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肝脓肿炎症期病变患者共2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行CT与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统计,MRI诊断胆管源性病变、门静脉源性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肝动脉源性病变检出率略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增强扫描诊断胆管源性病变的表现为高密度环,诊断门静脉源性病变的表现为外显示低密度环;采用MRI诊断胆管源性病变的表现为环形高信号,诊断门静脉源性病变的表现为外显示“晕征”;肝动脉源性病变的表现为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临近组织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病灶局部性片影。结论本研究数据资料显示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肝脓肿炎症期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椎间盘病变多发生于成人,青少年少见。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也会遇到未成年人椎间盘病变患者。方法本文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有关小儿椎间盘病变资料36例。结果就小儿椎间盘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小儿椎间盘病变的认识,减少漏诊。结论影像诊断对椎间盘病变更准确的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归纳总结护理安全隐患。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7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数据组间均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即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常见性安全隐患,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与治疗效果。
简介:摘 要:CBL教学模式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 CBL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在护理过程以及用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发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对24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用药安全管理的分析发现了22项不规范事项,其分别涉及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药物因素,其中患者因素为4项、护理人员因素为13项、药物因素为5项。结论通过对2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管理的分析,我们发现能够影响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的因素主要来源与患者自身的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和药物使用三个大方面,我们应当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增强对用药安全的管理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