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在另外一个场合我们曾指出,迄今为止范小青在中短篇与长篇创作中使用的是两副不同的笔墨,它们之间比较重要的差异体现在对“故事”、“情节”以及与之相关甚切的结构等方面的处理上,尤其是进入所谓新写实阶段以来,范小青中短篇写作中在最大可能上弱化了小说的故事性,把戏剧性、自足性、内聚性很强的“情节”让位于一些片断式的场景的叙述,与之相应的是作品无主线的散状结构,支撑着小说叙事的是一些预设的时间(某一时间区段)、空间(某一地域或社会构成单位如行政机构、家庭等)或气氛、印象、感觉等。可以说,对这种风格的写作,范小青已到了炉火纯青、驾轻就熟的地步,这也许是近年
简介:常有读者来信,说某部长篇不错,问我们为啥不选。“漏选”佳作,确是我们的遗憾,却不一定是我们的疏忽。有些作品,我们已经关注到了,也认为应推荐给读者,按常理,就应该选刊。但总有某种原因,让我们不便刊登,就只好忍痛割爱。没有和读者沟通,让读者以为我们视野和胸怀都狭窄,也是咎由自取。从2006年一期起,我们开设“本刊阅读”栏目,介绍当选未选篇目,一是表达我们的关注,供读者参考;二是陈述未选的理由,解读者疑惑。本期阅读的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成名多年,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却异常沉静。在别人忙着把名气转化成市场和版税的时候,能够安静地关注东北乡村的命运,实属难得。仅就她对文学和生活的虔诚,就值得推荐,更何况我们的阅读感觉也颇为不错。未能选刊的原因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发表在《收获》上,本刊的很多读者已经阅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