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天,巴黎的波兰贵妇人伍定斯基家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德国的希勒、匈牙利的李斯特和波兰的肖邦。音乐家相见,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音乐的内容,渐渐地谈到了对民族音乐的看法。希勒主张“绝对音乐”,他不承认音乐有民族意识的存在;李斯特是近代标题音乐的鼻祖,他承认任何音乐必定有它的内容;肖邦则认为,他的音乐是绝对的民族音乐。三人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已,于是伍定斯基出来说话了。她说:“争论是难有结果的,肖邦刚好完成了一首《波兰舞曲》,不如大家都到钢琴上来演奏一遍,以便证实一下乐曲中到底有没有民族意识这回事。”大家都同意她的建议。
简介:蒙古博,是蒙古民族最早信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研究者们则称为“萨满”教。“萨满”(亦作“珊蛮”)源于通古斯———满语的汉译音,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而蒙古人自己则称之为“博”、“孛格”、“孛格斯”(复数),或者叫“孛额”,所以便有蒙古“孛额教”、“博信仰”之说。《蒙古秘史》中对蒙古萨满的记载,亦是以“博”的名称出现的。按照德国学者海西希的意见,“孛格”这个词就是古老的蒙古尊称“别乞”,这里也仅备一说吧。在我们对近代科尔沁博的调查中,他们都是自称为“博”的,相当多数的人根本不知对他们还有“萨满”这一称呼。应当提及的是,科尔沁草原对“女博”有一专用称呼———“渥都干”。据《蒙鞑备录》载:“君等须知其信仰如下所云:彼等有神名称‘纳赤该’,谓是地神,而佑其子女牲畜田麦者,大受礼敬。各置一神于家,用毡同布制做神像,并制神妻、神子之像,位神妻于神左。神子之像全与神同。食时取肥肉涂于神及神妻、神子之口,已而取肉羹散之家门外,谓神及神之家庭由是得食。”值得研究的是,在《普兰·迦尔宾行纪》中称“额托嘎”。《元史》称地神作“额客额秃格捏”。据蒙古国学者车·达赖说,蒙语“额都”这个词根的...
简介:忽如一夜春风来,原本平静如水的雕塑界竟如同压力锅里进出的爆米花,又像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一下子成了艺术行业里的热门。在这形势大好的当口,本刊难掩内心的喜悦,借用几块毛竹木片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诚邀美术、音乐、建筑、戏剧、文学、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所有关心雕塑的人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雕塑这一特殊文化形式做出适度的剖析与解构。本期推出的是雕塑业内有一定成就的著名雕塑家、学者,主要谈的是有关雕塑的创作技巧、经验与美学理念,发展状况及前景等问题,意在找到一个焦点,由内及外地扩散出去,以激起人们对雕塑艺术及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