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早就有人说,“英雄死了”,现在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不曾想平地里忽喇喇一下冒出了众多英雄好汉,让人感到心头壮志平生、胸间豪情顿起,仿佛孱弱的灵魂又找到了新的支点,萎靡的精神终于有望得到救赎。先是这厢里《笑傲江湖》刚收了场,新拍电视剧《霍元甲》又要与18年前的老版本叫劲,香港拍的《倚天屠龙记》再次卖到内地,金庸电视剧《碧血剑》也来抢滩,江苏台要拍《天龙八部》,《连城诀》已开始选景,《射雕英雄传》也已紧锣密鼓地开了机……;再看那厢里,《英雄无语》刚进述完一个尘封的故事,号称中国电影集团今年第一部影片的《英雄时代》又发起了宣传攻势,这部影片本是写“一个盲人和一个小警察的故事”,但也不失时机地打出了“英雄”的旗号;徐克的《蜀山传》刚在内地影市上搅起一场武侠旋风,又传出他的武侠大片《书剑恩仇录》即将上马
简介:“民间鼓乐”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以“吹打”为主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通辽民间鼓乐的源流与沿革通辽地区(指今通辽市区,下同)的民间鼓乐,与河北、辽宁两省有着很深的渊源。民间鼓吹乐流传到通辽一带比较晚。据调查,最早把民间鼓吹乐引入通辽的是现通辽市东郊五道木村民间唢呐艺人崔凤义的父亲崔振林(1900—1946,辽宁省朝阳县人)。崔先生1921年迁入通辽并开设了第一家“鼓乐房”。自此民间鼓乐在通辽地区有了第一个发展基地。1926年辽宁省锦州地区民间唢呐艺人张祥(现健在)随其兄张珍(1911—1958,通辽市著名民间唢呐艺人)先后迁居通辽并在通辽创办了远近闻名的“珍蔡”鼓乐房。相继又有辽宁省盖县民间唢呐艺人张洪印(现健在,此人是辽宁省著名民间唢呐艺人王山健之徒),以及其他一些辽宁省民间鼓乐艺人先后迁入通辽,使通辽地区民间鼓吹乐有了初步的发展。1941年冀东地区著名民间唢呐艺人刘湘亭(1904—1977)迁入通辽,并开设了颇有影响的“湘亭”鼓乐班。至此,通辽地区的民间鼓吹乐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到1945年左右,通辽一带的城镇、乡村的职业、半职业的鼓吹乐团体已达三十余家,这些团体多半是以家族或近亲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