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明确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技术参数;探讨枕颈部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含完整寰枕关节干燥骨性标本,直视下行后路寰枕关节经关节克氏针植入后行X线摄片,在X线胶片上测量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枕关节经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理想角度为:螺钉方向在矢状面的上倾角为53.3°±3.4°,在冠状面的内倾角为20.0°±2.6°.钉道长度为:(29.28±2.46)mm.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植入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和钉道长度问题,结合后路C1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后可视为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式.
简介:目的:总结17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的体会。方法:关节镜下移植中1/3骨-髋韧带-骨或半腱+股薄肌腱组织建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用于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不稳定。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1个月。Larson评分由术前61例提高到9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55分提高到91分。所有患膝术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术后仅2例抽屉试验弱阳性,1例Lachman弱阳性,所有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功能明显增进,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关节镜直视下,能准确确定位后交叉韧带解剖止点,钻制骨遂道,植入移植组织,该技术具有不切开关节囊,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 10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使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骨折复位优良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84例(90髋)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46髋),采用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2例(44髋),采用传统髋关节后侧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总输血量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关节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在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微创的手术方式,而且能够对关节的损伤和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诊断。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对关节镜工作套管在膝关节后侧入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关于膝关节手术的的文献有很多,主要的入路方式有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关节镜下穿隔入路的方式,这些入路方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建立后侧入路后,如需反复进入同一入路操作或观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入关节,很容易进入较为松弛的关节囊后侧,经常需要重新寻找入路,甚至再次穿刺制作入路,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伤,并延长了手术的时间。采用肩关节镜工作套管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将肩关节工作套管应用于膝关节镜后,使膝关节后侧手术更具操作性,提高手术的效率,将膝关节后侧腔室手术成为常规手术,使之不再成为关节镜手术的“盲区”。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Inlay法及Larson法一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15例患者(15膝)经证实为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其中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3例,摔伤2例,运动损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Inlay法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改良Larson法重建后外侧复合体,术前、末次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患者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7.33±6.26)分提高至随访时(86.67±3.50)分(P<0.01)。结论一期手术对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进行联合重建,有效恢复了膝关节后侧及后外侧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