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旋转不良是一种肠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旋转和固定异常造成的疾病。肠管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并发扭转,扭转可造成严重的肠管缺血坏死,在宫内胎儿期也一样。产前发现旋转不良及扭转具有挑战性,超声检查是筛查的首选方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产前诊断消化道结构畸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胎儿期旋转不良及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扭转 肠旋转不良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重症病人内营养配合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近期入院的220例重症病人实施内营养配合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试验的患者无其它影响治疗的疾病。通过患者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下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研究临床上重症病人内营养配合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是否优于单纯的外营养支持。结果完成治疗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得临床效果,实验组非常明显地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病人内营养配合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全身营养,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癌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早期内和外营养的方法以及效果,同时总结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胃癌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在开展胃癌根治手术之后接受内营养支持,对照组50例患者在开展胃癌根治手术之后接受外营养支持,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胃管拔除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通过口进食时间以及尿管拔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手术之后患者为其开展有效的内营养支持和为患者开展外营养支持对比更有效、安全以及经济,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手术 护理方法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镜下治疗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息肉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本研究共选取患者 100 例,给予其高频电凝电切息肉术检查,保证其在无痛的情况下就进行检查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治疗,患者均得以痊愈,痊愈率到达 100% ,无穿孔,出血等问题发生。 结论: 针对息肉患者,给予其静脉麻醉的情况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息肉术检查,其对应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无痛胃镜采用的是全身麻醉,通常是通过静脉通道给药,患者无痛苦,虽然全身麻醉可以减轻疼痛,但是有一定风险,为了患者的安全,患者及或家属应在检查前与麻醉医生面对面沟通,使麻醉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然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进行麻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内营养以及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内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ALB、PP以及Hb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gG、IgA、IgM等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于外营养,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患者的耐受性更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35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内营养组(20例)和早期静脉营养组(15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后24h内对其分别给予滴入糖水24h后内营养乳剂的内营养和外营养支持.监测患者鸣音恢复的时间及胃肠道症状。结果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46.1±20.3)h和(55.7±16.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内营养组3例和静脉营养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均通过调慢输注速度和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得以改善.两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胃癌术后24h后早期内营养安全、可行.不会延缓术后功能恢复和增加患者早期胃肠道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胃癌术后早期外营养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选取58个胃癌患者的病例,按照各占50%的比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9个胃癌患者的病例,为了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比较明显,我们应该保证其它外界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对照组的护理方式和原来的一样不变化,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的体重情况、功能的恢复时间和情况都比对照组的好一些,在医院的留院天数也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综合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早期外营养护理对患者的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能使患者身体快速的痊愈。

  • 标签: 胃癌 肠内肠外营养护理 早期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通常存在慢性腹泻、黏液血便、反复腹痛等非特异性肠道表现,同时伴有反复发热、生长发育受限等。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症性病除了影响机体肠道功能外,还存在肠道外器官受累,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累及的器官包括口腔、关节、皮肤和眼。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失调、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相关。另外炎症性病的外表现可出现在确诊炎症性病的前后数年,容易造成诊断延迟。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其各种外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该文将阐述儿童炎症性病的外表现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儿童 炎症性肠病 肠外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患者。将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其中2例发生术后小量出血,经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无痛镜下行息肉切除的患者,配合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不良合并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从2021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旋转不良合并扭转患者中抽取30例,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表现。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超声图像表现为SMV位于SMA前方或左侧,肠系膜根部见低回声包块;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SMV围绕SMA旋转,呈现“漩涡”征;手术治疗后,坏死3例,切掉部分肠管;肠管呈暗红色1例,复位后好转。结论:给予旋转不良合并扭转患者超声检查,“漩涡”征声像特异性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超声诊断
  • 简介:EMR(电子病历)作为病人信息的整合平台,病人的相关个人信息和即时诊疗信息都将在这个层面上停驻。在新型的医院数字化平台架构中,这种模式解决了院内各个子系统间信息的“烟囱传递问题”;而电子病历本身,更是加强了区域内病人信息交换和共享的互通性。本文通过HL7CDA标准和XML技术的讨论,阐述了EMR的实现过程;通过对HL7数据交换原理的分析,阐述了EMR的互通。

  • 标签: HL7 CDA标准 XML技术 HL7数据交换 EM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分为各50例的2组,分别采取EMR与ESD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临床指标、病灶切除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采取EMR、ESD手术均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是ESD手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早期外联合营养与内营养支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内营养组和外联合营养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及纠正机体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措施,其中内营养组患者加用单纯内营养支持,外联合营养组患者则加用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28d内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等。结果外联合营养组患者28d内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内营养支持,早期外联合营养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降低死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提高脱机成功几率,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 标签: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 COPD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中扭转致坏死的病例特点及发生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新生儿中扭转病例资料,发生坏死的病例为坏死组,并从无坏死患儿中随机抽取约4倍于坏死组病例数的患儿为无坏死组,比较两组个人史、发病日龄、首发症状、入院2 h内生命体征、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临床结局、入院2 h内实验室指标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扭转发生坏死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有效预警指标。结果(1)231例中扭转患儿中,手术时已出现坏死21例,占9.1%(21/231),无坏死组共纳入87例。(2)坏死组入院2 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糖及血钾水平均高于无坏死组(P<0.05)。入院日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钠、pH及BE水平均低于无坏死组(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2 h内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钠水平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低pH为中扭转致坏死的相关因素。(4)C反应蛋白单独预测中扭转发生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最佳切点值为9.88 mg/L,敏感度76.2%,特异度94.3%。血清白蛋白单独预测中扭转并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最佳切点值为36.65 g/L,敏感度70.1%,特异度94.3%。结论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增高及血钠、血清白蛋白、pH降低对判断新生儿中扭转是否发生坏死有一定帮助,其中C反应蛋白>9.88 mg/L和血清白蛋白<36.65 g/L为较好的预警指标。

  • 标签: 中肠扭转 肠坏死 相关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肠胃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炎症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炎症性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炎症性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5较对照组6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病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内外营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