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调节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健康C57BL/6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肥胖对照组(OC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6只。NC组小鼠给予低脂饮食喂养,OC组以及利拉鲁肽组小鼠喂养12周高脂饲料以建立高脂诱导肥胖小鼠模型。之后,利拉鲁肽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利拉鲁肽400 μg·kg-1·d-1,NC和OC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脂肪组织及肝脏重量。检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血清、肝脏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脏SIRT-1、PGC-1α及PEPCK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OC组小鼠的体重、脂肪重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升高(P<0.05),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水平降低(P<0.05),血清TG、TC、IL-6、TNF-α水平及肝脏TG、肝脏TC、肝脏重量均升高(P<0.05),肝脏SIRT-1、PGC-1α、PEP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OC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的体重、脂肪重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降低(P<0.05),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水平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IL-6、TNF-α及TG水平均降低(P<0.05),肝脏脂质降低(P<0.05),肝脏SIRT-1、PGC-1α、PEPCK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糖脂代谢,提高肝脏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脂肪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肝脏SIRT-1/PGC-1α/PEPCK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古丁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动物实验部分,应用LPS构建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将C57BL/6J小鼠24只,按体质量排序,采用蛇形分组法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LPS组、LPS+尼古丁组、LPS+尼古丁+3-MA组。留取肺组织行HE染色,肺泡灌洗液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细胞实验部分,采用MH-S细胞系,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LPS+尼古丁组、LPS+尼古丁+3-MA组,取细胞上清液行ELISA检测IL-1β水平,采用细胞裂解液提取总蛋白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LC3BⅡ、LC3BⅠ、P6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检测LC3B表达,透射电镜观测自噬小体数量。结果LPS组较对照组,肺组织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MH-S细胞上清液中IL-1β水平升高;LPS+尼古丁组较LPS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细胞上清液中IL-1β水平降低;LPS+尼古丁+3-MA组较LPS+尼古丁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加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MH-S细胞上清液中IL-1β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6.40、656.40,P值均<0.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MH-S细胞裂解液,LPS组较对照组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LPS+尼古丁组较LPS组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 1表达水平下降,LPS+尼古丁+3-MA组较LPS+尼古丁组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0.00、301.70、105.80,P值均<0.001)。使用透射电镜观察4组MH-S细胞自噬小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MH-S细胞中P62及LC3BⅡ/LC3BⅠ表达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自噬小体数量增多,P62表达水平降低,LC3BⅡ/LC3BⅠ升高;LPS+尼古丁组较LPS组自噬小体数量增多,P62表达水平降低,LC3B Ⅱ/LC3BⅠ升高,LPS+尼古丁+3-MA组较LPS+尼古丁组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62表达水平升高,LC3B Ⅱ/LC3B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25、152.00、137.40,P值均<0.05)。结论尼古丁通过增强自噬减弱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及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
简介:摘要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综合征(autoimmune/inflammatory syndrome induced by adjuvants,AISA)是指暴露于佐剂之后机体产生的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AISA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后综合征、硅相关疾病、海湾战争综合征及巨噬细胞肌筋膜炎综合征。但是目前国内对AISA这一概念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ISA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可能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压,即使持续时间很短的低血压亦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急性肾损伤、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术后1年死亡率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利用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研究逐渐兴起。文章综述了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 SCV)、颈动脉及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血管超声在早期识别和预防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 PIH)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各种类型血管超声的优缺点进行了横向对比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麻醉医师对血管超声的使用,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诊治本院胫腓骨骨折患者78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P>0.05);经过护理,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乙组改善效果优于甲组(P<0.05);相较于甲组(20.51%),乙组并发症发生率(5.12%)更低,差异显著(X2=4.129,P=0.042)。结论 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推荐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诱导剂量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应用于成人的气管插管的条件及肌松效应。 方法 12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3ED95(C组)、4ED95(L组)、6ED95(M组)、8ED95(H组),每组30例。采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术中持续泵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T1 10%-20%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药效动力学、气管插管评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均为I-II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1min及5min C组、L组、M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1min H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他克莫司和环磷酰胺诱导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接收的7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环磷酰胺诱导法用于对照组,他克莫司诱导法用于观察组。结果:24h尿蛋白指标、SLEDA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狼疮性肾炎疾病治疗中他克莫司诱导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发病率为3~5/10万。近年来儿童ALL疗效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在所有的儿童ALL治疗方案中,首次诱导化疗耗时最长,药物种类复杂,不良反应众多,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感染仍然是首次诱导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感染,对提高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dyfix固定装置在老年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SBRT的63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固定方式分为Bodyfix联合真空袋固定装置组(Bodyfix组,20例)和4D呼吸门控技术联合真空袋固定装置组(真空袋组,43例)。每次治疗前使用锥形束CT(CBCT)进行位置验证,记录水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和旋转误差。结果Bodyfix组在X、Y、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分别为1.7 mm(1.3 mm,3.0 mm)、4.6 mm(4.3 mm,5.3 mm)、1.3 mm(0.8 mm,2.8 mm),旋转误差分别为(0.46±0.04)°、(-0.48±0.05)°、0.64°(0.38°,1.07°);真空袋组在X、Y、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分别为2.1 mm(1.6 mm,3.3 mm)、2.8 mm(1.8 mm,3.7 mm)、3.0 mm(2.3 mm,3.8 mm),旋转误差分别为(0.69±0.04)°、(-0.70±0.04)°、0.64°(0.42°,0.86°)。两组Y、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和X、Y方向上的旋转误差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7)。结论与4D呼吸门控技术相比,Bodyfix固定装置的X、Y方向旋转误差和Z方向线性误差更小,可作为老年肺癌患者SBRT体位固定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靶区体积、计算网格和剂量阈值等参数对ArcCHECK、SRS MapCHECK和3DMap 3种验证设备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分别比较靶区体积(<25 cm3和≥25 cm3)、计算网格(1.0、1.5和2.0 mm)和剂量阈值(5%、10%和15%)对3种验证设备3 mm/3%、3 mm/2%、3 mm/1%、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的影响。结果靶区体积的改变对于3DMap的影响较大,与小体积相比,3DMap大体积的3 mm/3%、3 mm/2%、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增加2.2%、2.2%、4.4%和4.7%(t=-2.76、-2.17、-4.72、-3.86,P<0.05);计算网格1.5和1.0 mm相比,对于MapCHECK的影响较大,5种γ通过率分别降低0.7%、1.1%、1.7%、0.9%和1.5%(t=-6.15、-6.23、-5.98、-5.11、-8.34,P<0.05)。计算网格2.0和1.0 mm相比,对于ArcCHECK影响较大,5种γ通过率分别降低1.0%、1.7%、2.4%、1.7%和2.7%(t=-4.75、-7.30、-8.63、-7.11、-8.26,P<0.05);剂量阈值10%和5%相比,对于ArcCHECK影响较大,3 mm/3%、3 mm/2%、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降低0.5%、0.8%、1.2%和1.7% (t=5.20、5.68、8.17、9.99,P<0.05)。剂量阈值15%和5%相比,对于3DMap的影响较大,3 mm/3%、3 mm/2%、2 mm/3%和2 mm/2%的γ通过率分别降低1.6%、1.7%、2.8%和3.2%(t=3.25、2.98、4.40、4.21,P<0.05)。结论靶区体积、计算网格和剂量阈值对3种验证设备立体定向放疗计划的验证通过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使用时应对于不同的验证设备具体考虑这些参数对于验证结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头部模体和应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头部SRT患者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头部SRS仿真模体OSMS的监测位移与Edge六维床预设位移的偏差,评估OSMS实时监测运动偏差,及在治疗床非零角度和其中一组摄像头被加速器旋转机架遮挡的情况下,OSMS监测头部运动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选取10例50分次接受头部无框架SRT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Q-Fix开孔面罩固定并整个治疗分次内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患者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六维度误差作为CBCT验证的分次内误差。结果模体研究中,OSMS监测偏差与预设位移在六维度方向均有较强相关性;治疗床与机架0°时,OSMS探测的平移方向和旋转角度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28±0.10) mm和(0.15±0.09)°;有一组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平移和旋转方向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5±0.13) mm和(0.17±0.09)°;床非0°时OSMS监测偏差值均大于床0°偏差值,床270°时三维矢量偏差最大,分别为平移方向(0.69±0.19)mm和旋转角度(0.32±0.12)°。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SRT患者中,OSMS与CBCT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差异较小,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40±0.26)mm和(0.29±0.10)mm;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3±0.20)°和(0.26±0.08)°。结论OSMS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引导放射治疗工具,OSMS的分次内实时运动监测功能具有亚毫米级精度,可以实现分次内误差的精确监控。为保障无框架头部SRS/SRT治疗精确实施,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分次内位置监控。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已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人群,因考虑到术后并发症,身患慢性疾病或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采用放疗可获得与手术相当的局部治疗疗效。射波刀是一种可低分割、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设备,与常用的调强放疗(IMRT)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相对生物效应,具有疗程短等优势。碳离子放疗(CIRT)兼具剂量深度分布和生物学效应的双重优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具有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BRT与CIRT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物理学特点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7月此期间到笔者医院救治的56例肺部肿瘤病人开展研究,依照救治方式的不一致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28例。前者病人实行病灶切除手术,后者病人实施立体定向放疗,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作率、肿瘤舒缓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经有效医治后其不良反应发作率得到理想减低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P<0.05)代表,具有研究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肿瘤舒缓程度,组间无差别用(P>0.05)代表。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疗,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理想改善,且生存时长得到延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肺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择取46例肺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为依据将其分组研究,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SAS、SDS评分分析,护理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生存质量评分分析,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身体功能评分、社会支持评分、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10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0年12月起到2021年12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5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参照组(50例,接受射频消融疗法)。针对二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6.00%明显较参照组70.00%更高(p<0.05);针对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区不适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在转氨酶异常以及血小板异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用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0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0.00%,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跟访15个月,患者的生存率为70.00%。结论:对于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采取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改善趋化因子与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诱导多倍体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方法采用14 Gy剂量的X射线处理SW1116细胞,分别在放射处理后的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及第25天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在第5天、第25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14 Gy处理后,SW1116细胞出现多倍体化并伴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B组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 N)比例[(57.50±2.33)%]和凋亡细胞亚群比例[(14.63±1.90)% ]均高于未放射组细胞[(1.90±0.17)%、(7.5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周期素B1、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dc 2)表达上调,凋亡抵抗相关蛋白存活蛋白表达上调,自噬相关蛋白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LC3-Ⅰ比值升高,自噬特异性底物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多倍体细胞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抗凋亡相关蛋白和激活自噬,来维持多倍体细胞存活并发生去倍化增殖,参与多倍体细胞的放射抵抗性和治疗后肿瘤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