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员基本情况和专业现状。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参加消毒员培训班91名消毒员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消毒员40岁以上占总人数46%,高中以下学历占70%;任职年限低于5年的占51%;接受医学基础知识培训占总人数35%,接受过院感知识培训占总人数的40%,接受过应急预案知识培训的占35%;还有21%没有接受过特种作业培训无上岗证;56%没有对所使用的灭菌器按要求进行安全检查,也没有意识对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和维护。结论:基层医院消毒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低,岗位流动性大,缺乏医学知识和院感知识的培训,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与消毒供应专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特别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对消毒员缺乏规范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急需改善,必须加强对消毒员规范化培训,才能保证消毒灭菌工作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人防工程作为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多种战时功能及作用。其中,战时医疗救护工程承担了现代化城市战时状态下,对伤员的医疗救治任务。但在战时医疗救护工程的建设中,考虑到平时难以利用及维护的问题,建设单位对项目的排斥和回避心态。本文以此问题为导向,结合具体的中心医院战时暖通专业设计及平战结合现状,探讨战时医疗救护工程的战时空调通风设计及平时功能与战时暖通设计的结合。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专业培训与质量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消毒效果来确定培训和管理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50位患者。我们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和住院时间等信息。观察组接受了专业培训和质量管理措施,而对照组未接受任何额外的培训或管理。在观察组中,我们强调了正确的消毒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器械的维护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和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消毒效果方面,观察组表现出更高的消毒成功率,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观察组的消毒成功率为95%,而对照组为85%。观察组中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和12%。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培训与质量管理对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和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有效提高消毒成功率,减少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应该加强培训和质量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这项研究为提高医疗设施的卫生标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当中采用质量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 将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常规的质量管理,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0位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工作人员是否符合质量评价指标,将其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在实施之前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质量管理中采用常规评价指标,在实施之后采用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采用质量评价,对比实施干预前后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对比,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在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之后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管理采用质量管理的及格率17(85.0%)以及满意度18(90.0%)均要优于实施之前及格率12(60.0%)以及满意度12(6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专业质量的管理当中采用质量评价能够有效的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情况,同时可以加强对于质量的监控,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业化护理知识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比较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比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护理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施专业化护理知识培训,可扩大消毒供应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明确责任意识,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加各科室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7月开始,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专业小组质量模式,将中心护士依据其专业技能与特长分为七个专业小组感染防控组、安全组、宣教组、急救组、技能组、设备维护组、循证组。每个小组职责与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在研究周期内,比较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各项指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后,血液净化中心第三季度的护理工作各项指标评价得分,都显著优于第二季度,前后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后,也明显高于未实施前,前后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效果显著,可以提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中应用专业小组质控模式的效果及改善医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于2020.7-2020.12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选取30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为实验样本,设置为观察组,于2020.1-2020.6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选取30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为实验样本,设置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30例)男性共计纳入5例,人数分布占比为16.67%(5/30),女性共计纳入25例,人数分布占比为83.33%(25/30),年龄阈值在22-50岁,均值经计算求取为(36.17±2.16)岁,其中有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4名护士。观察组(30例)男性共计纳入4例,人数分布占比为13.33%(4/30),女性共计纳入26例,人数分布占比为86.67%(26/30),年龄阈值在23-50岁,均值经计算求取为(36.12±2.23)岁,其中有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4名护士。组间自然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具有一定应急应变能力、专科能力较强者;②自身具有较高配合度者。排除标准:①因个人原因提前退出实验者。参照组(30例)施以常规管理,按照血液净化中心常规管理规定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观察组(30例)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根据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内容及岗位设置七个专业小组,每个专业小组应选取一名小组长,并合理分配小组组员,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血液净化中心当前的护理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问题,设置相应管理制度,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实施质控管理计划。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病区管理(17.63±2.02)分、感染控制(19.27±0.32)分、设备管理(18.89±2.06)分、护理规范(18.62±1.34)分、安全防范评分(19.65±0.21)分均比参照组病区管理(10.01±2.13)分、感染控制(11.34±1.26)分、设备管理(11.38±1.37)分、护理规范(10.51±1.22)分、安全防范评分(10.57±1.72)分要高(P
简介: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民族声乐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民族声乐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文章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资源限制和学生多样性等挑战,提出了利用现代技术、增强师资培训等应对策略。最后对未来民族声乐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预测了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对教学模式创新的长远建议。通过这些创新与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艺术人才,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