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除私人垄断外、还有国家垄断,没有相应的国际统一法来规制国际经济垄断,二是基于各国国内反垄断法在调整国际垄断和限制性商业行为中形成的相同规定或实践

  • 标签: 反垄断法发展 国际反垄断法
  • 简介:<正>目次第一节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范围一、问题的提出二、反垄断法制裁手段与反垄断法法律责任三、反垄断法制裁手段与反垄断法执行手段四、反垄断法制裁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类型五、有关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立法体例第二节反垄断法的实施维度与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运用一、反垄断法介入的三个阶位二、制裁手段的选择三、私人实施与公共实施:依靠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平衡第三节我国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选择一、建立双倍损害赔偿制度,提高私人实施反垄断法的积极性二、我国反垄断法应当非刑事化三、奉行行政罚款中心主义

  • 标签: 损害赔偿制度 执行手段 刑事制裁 限制竞争行为 反托拉斯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简介:2000年4月3日,美国法官杰克逊宣布微软滥用垄断地位,违反《储尔曼反垄断法》,政府将提出处罚判决的建议。微软被视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成功的软件企业,其实力是美国高科技产业雄居世界之首的证明,近几年向网络进军,其客户数已仅次于美国在线,位居第二位。近年公司总市值常成股市之首,

  • 标签: 出台 垄断地位 软件企业 股市 市值 美国在线
  • 简介:《环球时报》近日刊登旅居新西兰的作家徐天铙的文章《反垄断,矛头别总对着国企》。文章指出,国内关于中国反垄断法的某些讨论,剑拔弩张地指向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这是完全与国际反垄断法现实相悖的奇怪现象。

  • 标签: 国际反垄断法 国企 国有大企业 《环球时报》 新西兰 文章
  • 简介: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垄断要靠开放经济来解决,自然垄断要靠科技的进步来打破,资源垄断要靠替代品的发现来冲破,国家造成的垄断要靠经济的极大发展和国家的消亡来根除,垄断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正。法律虽然是反垄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根本手段,比其更重要的手段还有技术进步、发展垄断产品的替代品、推进开放经济的形成等经济类手段。因此,不能迷信反垄断法。

  • 标签: 反垄断 经济进步 法律
  • 简介:200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反垄断解释》)将正式实施。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至2011年底,全国地方法院共受理反垄断民事一审案件61件,审结53件,原告无一胜诉。

  • 标签: 《反垄断法》 民事纠纷案件 2008年 观赏 法律若干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随着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协议案件查处力度的加大,主动申请宽大的经营者越来越多,但由于《反垄断法》第46条第2款对宽大制度规定得过于具有原则性,因此该条款无论是对反垄断执法机构还是对经营者而言指引性都严重不足。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宽大制度的规定存在减免处罚的范围不确定、适用条件规定不明、程序性规定缺乏三大缺陷,致使在执法实践中个案之间差异明显。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反垄断宽大制度规定中,垄断协议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及胁迫者被排除在适用主体之外;反垄断调查开始前和开始后均可适用宽大制度;申请人一旦提出宽大申请就应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以上三点值得我国借鉴。然而,目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将行业协会纳入适用主体的范围,明确'占位'机制,设计更为灵活的减免罚款幅度,不应减免经营者的违法所得。

  • 标签: 反垄断法 垄断协议 宽大制度
  • 简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环境和业已形成的竞争秩序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得以生存,主动或被动地寻求合并方式,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但目前企业合并申报,作为启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控制程序的关键,也是相关当事人最关心的基本问题,却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案相关情况,对企业合并申报的反垄断规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 标签: 企业合并 合并申报 反垄断法
  • 简介:由于“专利灌丛”问题,产业发展越来越受控于很多分散的、独立的专利权。专利联营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整合了互补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排除了专利间实施的交互限制,避免了昂贵的法律诉讼。但由于专利联营固有的“联合”特点,使其必然对联合体之外的市场主体构成限制竞争,具有“垄断”的先天嫌疑,而由于专利联营政策越来越被拥有较多专利权的跨国企业控制,特别是信息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中诞生的专利联营,已经凸现出滥用市场支配力、防碍技术创新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制定专利联营的反垄断规则。

  • 标签: 专利联营 规制 反垄断
  • 简介:简论反垄断机构及其特别程序姜建初,李功国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主要推动力而发展的经济体制,市场的缺陷之一,在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断地产生着一种垄断的趋向,一旦形成垄断,将反过来遏制市场的竞争机制,使经济运行非市场化。因此,以法律的力量弥补市场缺陷,限制...

  • 标签: 反垄断机构 反垄断立法 垄断法 公正交易委员会 竞争管理机构 竞争法
  • 简介:本文在公共选择的框架下探讨了反垄断规制的失灵问题。促成反垄断失灵的可能因素包括政治家的自利目标、信息费用,以及市场约束和政治、行政等非市场约束。为控制反垄断失灵,我国应该明确反垄断利益和权限,公开反垄断政务,推进反垄断自主,完善反垄断控制和问责制度,控制垄断利益集团,培植抗衡性集团。

  • 标签: 反垄断 反垄断失灵 公共选择
  • 简介:本文从政府和企业参与博弈的根源、目的、意义和具体过程等四个方面对反垄断法进行了博弈分析,旨在阐明反垄断法的制定过程同时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博弈过程.最后,建议我国在反垄断立法过程中注意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反垄断法的价值.

  • 标签: 博弈分析 企业参与 政府 反垄断法 制定过程 中国
  • 简介:<正>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有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使经济主体遵守"公平、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形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却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在市场上,许多企业、公司、私人经营者的投机意识和短期冒险行为十分明显,垄断价格、作一锤子买卖、搭售商品的现象比比皆是。同

  • 标签: 反垄断立法 商品经济 地方政府 企业 行政垄断 反垄断法
  • 简介:前现代反垄断法是指世界各国在1890年之前存在的各种反垄断的法律。在英美法系国家,前现代反垄断法以判例法为主,也有少量成文法,在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前现代反垄断法主要体现为民法典和刑法典中的零星规定。我国自唐朝《唐律》开始,直到清朝,在综合性的法典中都包含有反垄断的条款。中外前现代反垄断法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包括:立法技术均较为原始;目标设定均较为含混;规制对象的范围均较为狭窄;制裁手段均较为单一;执行机构设置均较为简单。与此同时,我国与欧美各国的前现代反垄断法也在目标设定、规制对象、执行机构以及制裁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前现代反垄断法与现代反垄断法的连接关系上看,一方面,前现代反垄断法对现代反垄断法发挥了显著的历史铺垫作用,为现代反垄断法提供了观念基础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现代反垄断法又实质性地超越了前现代反垄断法:现代反垄断法更侧重经济目标;现代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范围大为拓宽;现代反垄断法在实施主体方面有了突出的创新;现代反垄断法的制裁手段更为丰富。

  • 标签: 前现代反垄断法 现代反垄断法 规制对象 实施主体 制裁手段
  • 简介: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或者排他性,知识产权人就可以通过其智力成果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一定地域内就某种产品的生产或者销售取得垄断地位,但是知识产权的滥用阻碍科技进步,所以本文拟在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作出权衡.将知识产权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控之下。

  • 标签: 知识产权法 反垄断法 排他性 制度设计 经济法 私权
  • 简介:日前,商务部成立了负责反垄断立法及其相关工作的反垄断调查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表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于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现行法律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制定反垄断法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企业未形成规模经济与一些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市场的现象。

  • 标签: 反垄断法 立法 中国 行政性垄断 经济性垄断 市场秩序
  • 简介:在法律上是否应当赋予间接购买人反垄断诉权,这一问题存在较大争议。从理论上看,赋予间接购买人反垄断诉权符合法律的矫正正义和反垄断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目的,契合反垄断法的威慑和补偿功能及'诉之利益'的当事人适格理论;从实践上看,赋予间接购买人反垄断诉权也契合我国间接购买人反垄断诉权规定模糊、反垄断私人诉讼发展不足、间接购买人诉讼缺失的实践需求。间接购买人反垄断诉权需要制度保障,应当明确过高索价的'转嫁'问题,完善代表人诉讼及公益诉讼制度,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明确间接购买人损害赔偿的计算及分配方法。

  • 标签: 反垄断私人诉讼 间接购买人 诉权 转嫁 抗辩
  • 简介:许多学者主张,我国应以效果原则为依据,建立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但美国反垄断法的历史表明,效果原则有许多弊端.美、德、欧洲法院、欧共体委员会的实践表明,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效果原则进行限制,并应借鉴冲突法的方法,尽可能采用能体现真实联系的连结因素,而以效果原则作为补充,从而避免单纯的效果原则所产生的扩大本国反垄断法适用的倾向.

  • 标签: 垄断 反垄断法 竞争法 域外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