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锌制剂辅助治疗对婴幼轮状病毒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9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锌硒宝片,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颗粒,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便次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锌硒制剂辅助治疗婴幼轮状病毒腹泻更有助于患儿病程的缩短,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从而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锌制剂 婴幼儿 轮状病毒腹泻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30例腹泻婴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并对其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以及各季节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在30例婴幼中全部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病毒感染14例、百分比为46.67%,致病菌感染16例、百分比为53.33%;两种病原微生物对比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胶体金技术更能有效检测婴幼腹泻微生物。全年均可出现肠道致病菌感染现象,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增加其腹泻发生率,高峰期为6-8月,而轮状病毒高发期为9-2月。结论婴幼腹泻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以轮状病毒为主,为此临床上应对腹泻患儿机体内的轮状病毒加强检测,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微生物检测 免疫胶体金技术
  • 简介:摘要 : 目的 : 研究分析 婴幼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预防中胶体敷贴的应用效果及影响 。 方法 :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留置针输液治疗婴幼共 106 例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样本容量均为 53 例 。予以对照组常规留置针固定,研究组在常规留置针固定基础上配合胶体敷贴。对比两组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 结果: 经不同方式固定留置针后,研究组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胶体敷贴 在婴幼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可实现对相关性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并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治疗的有序实施提供基础。

  • 标签: 胶体敷贴 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 预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究将预见性保健应用于新生儿保健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性。 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 月 ,对该时段内 96 例新生儿进行个体分析后,在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录入研究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 单组样本量随机均分纳入 48 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保健模式 , 实验组新生儿则选择基于婴幼发育和行为上的预见性 保健 指导。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保健后 9 个月的的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以及活动发育指数。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保健完成 9 个月后,实验组新生儿的各项发育指数相较于对照组儿童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保健活动应用时,可以选择基于婴幼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这种保健方式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状况更为良好,对于儿童的顺利成长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预见性保健 新生儿保健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预防中胶体敷贴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留置针输液治疗婴幼共106例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样本容量均为53例。予以对照组常规留置针固定,研究组在常规留置针固定基础上配合胶体敷贴。对比两组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经不同方式固定留置针后,研究组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体敷贴在婴幼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可实现对相关性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并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治疗的有序实施提供基础。

  • 标签: 胶体敷贴 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 预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血管瘤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与分享。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婴幼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血管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74例,对住院患儿的血糖、血压、心电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分析,改善患儿病情。结果所有患儿在用药治疗后血管瘤状况均有所好转,其颜色变浅、范围缩小。在随访调查中,有1例患儿自行停用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复发,并在中断后的2个月恢复用药。而3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在肺功能的检查中结果为轻中度气道高反应,并停止用药。其余患儿在半年后血管瘤基本消失,并停止用药。结论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血管瘤的效果良好,但是要加强对患儿用药情况的关注,防止其出现吼喘症状,并对肺功能出现的异常进行关注,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成效。

  • 标签: 口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婴幼预防乙型肝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11月辖区内180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婴幼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婴幼接种疫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情况。比较接种后不良反应、不同时机(首次接种后4、12、24周)接种表面抗体的阳转率、接种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后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名,占2.22%,不良反应在发生之后24内均自行消失;婴幼首次接种后4、12、24周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8.89%、40.56%、93.89%,24周、12周明显大于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后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婴幼接种后第1年的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117.1±10.6)mU/ml,第2年的为(92.7±-8.7)mU/ml,第3年的为(49.5±6.2)mU/ml。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了乙型肝炎在婴幼中的感染率。

  • 标签: 乙肝疫苗 婴幼儿 接种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血管瘤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婴幼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血管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74 例,对住院患儿的血糖、血压、心电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分析,改善患儿病情。 结果:所有患儿在用药治疗后血管瘤状况均有所好转,其颜色变浅、范围缩小。在随访调查中,有 1 例患儿自行停用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复发,并在中断后的 2 个月恢复用药。而 3 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在肺功能的检查中结果为轻中度气道高反应,并停止用药。其余患儿在半年后血管瘤基本消失,并停止用药。 结论: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血管瘤的效果良好,但是要加强对患儿用药情况的关注,防止其出现吼喘症状,并对肺功能出现的异常进行关注,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成效。

  • 标签: 口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护理
  • 简介:目的对婴幼重症肺炎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及方案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2例重症肺炎婴幼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并设组,经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6例患儿。结果观察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1.51±0.12)kPa、动脉血氧分压PaO2(81.58±0.05)kPa、呼吸频率(51.02±0.39)次/min、心率(150.32±0.15)次/min,对照组患儿PaCO2(51.03±0.14)kPa、PaO2(65.24±0.07)kPa、呼吸频率(64.57±0.41)次/min,心率(165.24±0.17)次/min,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77.78%,(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婴幼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总体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有益于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重症肺炎 婴幼儿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管理模式在婴幼毛细血管支气管炎喘息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幼中随机选取80例,均经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参考组(n=40)和研究组(n=40),为所有患儿提供祛痰、止咳、吸氧以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以及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综合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喘息发生情况以及病情缓解效果。结果参考组患儿喘息总发生率为32.5%,研究组总发生率为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8,P=0.011)。护理后研究组患儿潮气量高于参考组(t=9.825,P=0.002),达峰容积比高于参考组(t=11.262,P=0.014)。研究组患者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参考组(t=7.981,P=0.013)、喘憋消失时间短于参考组(t=8.015,P=0.011)、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患者(t=11.486,P=0.007)。研究组出现并发症患儿共计5例,总发生率为12.5%,参考组出现并发症患儿共计9例,总发生率为22.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9,P=0.002)。结论在婴幼毛细血管支气管炎喘息预防中应用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改善,同时还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

  • 标签: 综合管理模式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社区婴幼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发病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从本社区婴幼中随机选出39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健康婴幼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出生临床资料与营养补充情况。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生临床资料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营养补充情况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导致婴幼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因素非常多,母体在孕期做好保健工作,同时为婴幼适当补充营养可以有效将其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

  • 标签: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发病因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的82例轻度胃肠炎并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良性惊厥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就发病季节、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患儿中男性占52.4%,女性占47.6%。平均发病年龄19.2月。发病季节1~3月占34.1%;4~6月占13.4%;7~9月占9.76%;10~12月占42.7%(2)82例BICE患儿中95.5%惊厥形式表现为全身性大发作,平均抽搐次数2.14次,平均95秒,腹泻平均3.8天。(3)82例中36例患儿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检查均无明显异常。(4)所有患儿出院后均未继续使用抗癫痫药物,随访一年,无一例患儿发展为癫痫。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良性惊厥发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秋冬季节发病率显著高于春夏,一次病程中可惊厥发作数次,以全身大发作为主,占95.5%,平均每次惊厥持续时间95.1秒,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占54.9%。大部分病例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该病对症治疗预后较好,随访一年无一例复发或发展成为癫痫。

  • 标签: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 良性惊厥 BICE 临床分析
  • 简介:基于'脾常不足'的中医基础理论,探讨婴幼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临床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味,疗效显著,为防治婴幼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借鉴。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婴幼儿 七味白术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生后早期不同方式喂养的婴幼生长发育及超重肥胖对比观察。方法以2016年6月30日-2019年6月30日我院儿科婴幼99例,并全程随访至婴儿3岁,根据4个月后的喂养方式将婴幼分为母乳组以及非母乳组(人工喂养以及混合喂养),详细记录新生儿出生后第42天,三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以及36个月的身长以及体质量。结果在六个月前,母乳喂养组的婴幼身长以及体质量优势较为显著,身长以及体质量与人工喂养组以及混合喂养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六个月以后,混合喂养组的婴幼身长以及体质量优势较为显著,身长以及体质量与母乳喂养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喂养组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最高,在24个月、30个月以及36个月最为显著,且与母乳喂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生后六个月,母乳喂养婴幼的身长以及体质量优势较好,以后增长缓慢,此外,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幼发生超重肥胖。

  • 标签: 早期 不同方式喂养 婴幼儿 生长发育 超重肥胖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效果,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腹泻婴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总结婴幼急性腹泻出现的原因。结果在本组82例急性腹泻婴幼患者中,检测到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腺病毒、轮状病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其它病原菌,其中轮状病毒比例最高为40.24%(33/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幼急性腹泻患者,应加强病原微生物项目的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患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 标签: 婴幼儿 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婴幼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接收治疗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幼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不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高压氧治疗次数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疗效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婴幼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出院,从而减轻患儿的家庭负担。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高压氧治疗 婴幼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