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徐立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5-02在综艺节目中,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广告词‘洗手洗澡护全家,长效保护舒肤佳’这个一个关于洗手液的广告词。通过这段广告词我们能了解到,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常洗手,能够实现对细菌的抑制,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实际上手卫生不仅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和医院的感染控制有较大联系。医院里接触的人群较多,比较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手卫生的管理是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式。手卫生主要是指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以及洗手,而实施手卫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会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因此注意手卫生十分必要[1]。但是有一些医院的手卫生仍然没有达到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且流程不够健全,医护人员的相关意识比较缺乏,同时医院领导对手卫生也不够重视,以致于手卫生的实施一直难以获得理想效果,而医院感染在此背景下,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在医院中,手卫生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一般情况下来讲,医院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感染,而医护工作者和患者携带的病原体和手感染是主要原因,其中手感染导致的医院感染了能达到三分之一[2]。由此可见,手感染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注重手卫生十分必要。但是在过去医院工作中,对于手卫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执行率也比较低,达不到五分之二。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卫生的辅助措施越来越多,手卫生执行率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近几年的手卫生指南中,原有的洗手术语已经发生了改变,手的清洗、消毒以及外科洗手等方式都包含在了其中。那么在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怎样的手卫生措施实现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呢?1确定手卫生的正确评价指标了解和手卫生相关的术语和标准,是达到手卫生指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参考相关资料或者是文献了解更多与此相关的术语,这有利于实现对手卫生内涵与概念的正确把握,也是制定正确评价指标的基础。从当前情况来讲,对于手卫生,并没有统一评价标准,因此手卫生在实现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在评价手卫生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其中包括手上的佩饰及珠宝和正常菌群之间的检测方法,手卫生制剂成分中的活性浓度、使用方法、间隔时间以及研究方法等,这些都是在评价时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3]。同时在对医疗机构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源桂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凉山615899)【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0-02医院的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切口感染一直以来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一般在9%~17%左右,尤其是普外科对于切口感染最为常见,其造成的感染原因也有多个方面。近些年来,由于临床手术中,经验性治疗中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医疗操作的频繁侵入性,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不断的传播,并且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比较低下,导致医院在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那么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一下,手术中怎样预防切口的感染,具体如下:1手术中对抗生素的使用患者腹部常见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一般是内源性的,尤其是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根据经验来选择甲硝唑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合并应用来预防切口的感染。但要注意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手术中用药的及时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恶心、呕吐而导致的腹内压增高从而使切口的张力增大甚至裂开,避免增加感染的概率。而且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及临床表现证实,在手术前的30分钟对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对比术后给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此时细菌已经在组织液的高营养状态下实现了快速的繁殖,此时致病力极强,此时应用同等剂量的抗生素,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及术前使用的同等剂量的抗生素了,抗生素在此时的效能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推广在术前使用,而不是在术后使用,两者差距明显,术前使用较为合理。2正确使用电刀近些年来临床手术中对于电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刀在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且电刀的应用能方便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所需的时间,极大的提高手术的效率,减少手术病人身体压力及其家属心理的压力。但是电刀使用时会在瞬间出现高能的情况,操作不当极易对手术切口周围造成一个灼伤。电刀操作适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皮肤反复的电灼则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尤其是身体脂肪多的部位,其血供能力本来就差,同时热敏感性也较强,易造成皮肤变性坏死甚至液化。有些人觉得不能以烧灼面颜色的深浅程度及变化来判定操作是否有效,而一些医师习惯性的认为电灼成黄、深黄、深褐或焦痂色即表示为有效,其实电灼出血点后,其周围看起来正常的皮肤组织实际上有部分已经失去了活力,而电灼的时间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产生的应用价值。 方法 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选取我院住院部患者 110 例,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管理为试验组,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选取我院住院部患者 110 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参照组,对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 0.00% 低于参照组 2.72% ,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提升医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体会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急性泌尿系感染护理体会 。 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的 82 例 急性泌尿系感染 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中 41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剩下 41 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特殊护理。 结果: 经过特殊护理的患者满意度及其好转率均好于对照组。 结论: 经过特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泌尿系感染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泌尿系感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的82例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中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剩下41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特殊护理。结果经过特殊护理的患者满意度及其好转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经过特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泌尿系感染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在于了解感染科传统护理模式,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护理方式,使感染科护理人员自身被感染机率降低,护理的效果变得更好。结果感染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科室,在护理过程中常规的护理方法针对病人的日常护理、饮食护理、病房护理以及自身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讨论针对减少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被感染率。仅仅延续常规的方法远远不够,探讨新的、更有效、更安全的护理方式是必然要求。因此提出从病人、护理人员及医院三方面为降低感染科护理人员被感染机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闽东地区 感染科 护理方法
  • 简介:益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4种临床常见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性,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8.5%、22.2%、33.3%,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 标签: 临床深部 深部真菌感染 状况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讨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93例肾内科住院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疾病,以及部位分布,和病原学的特点进行观察。结果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7%;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与肺部,分离出病原菌总计7株,占70%,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离出病原菌总计10株,7株革兰阴性菌,占70%,2株革兰阳性菌,占20%,真菌1株,占10%,病原菌分布中,大肠埃希菌为3株,占30%,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20%,粪肠球菌1株,占10%。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其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关注,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标签: 肾内科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临床医学诊断来说,医学检验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由于医学检验人员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特殊群体,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不仅会和患者产生肢体上的接触,还要对他们的尿液、血液等众多标本检测分析。最近几年以来,不少医学检验人员由于长期身处于各类病毒遍布的环境中,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大。本文着重分析了检验人员的主要感染因素,并就所发现的弊端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及规范操作要求等。也希望有关部门和医学检验人员能重点关注,一起为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标签: 医学检验人员 感染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 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 0.00 %,对照组为 1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产房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医院感染能明显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日,延误康复时间,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 标签: 产房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