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发病率显著升高,虽然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但再发梗死率、再住院率及远期死亡率均高于STEMI,已成为临床常见急重症[1]。PCI是NSTE-ACS的重要治疗手段,围期的抗凝治疗和DAPT是减少术后血栓事件的基石[2]。临床实践中,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如何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一直是临床决策中的难题[3]。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PCI术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疗,进行药学监护,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6岁男性因咳嗽、间断发热入院诊断为肺脓肿伴有机化性肺炎,先后给予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炎抗感染,口服甲氧那明止咳。用药15天后,血小板降至36×10 /L。排除其他药物后考虑哌拉西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停用哌拉西林,给予口服升血小板胶囊4粒,每天三次,3天后复查血小板升至151×10 /L。患者未诉明显咳嗽咳痰,准予出院。出院带药为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 0.5g,每天一次口服。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实验围绕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接收的40例肝硬化患者(实验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开展。两组患者均使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进行检验。记录比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检验结果以及实验组患者出血及未出血的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组与参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小板体积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压积降低,对比明显(P<0.05);出血组凝血时间、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均显著增高,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使用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的应用价值理想,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检验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性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97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 年龄(48.12±6.04)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 年龄(48.52±6.35)岁。对照组实施认知与行为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磁性护理模式, 护理时间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知信行认知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护理后, 观察组的知信行认知评分、GSE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71±1.35)分比(21.15±1.21)分、(28.61±1.48)分比(22.60±2.64)分、(87.37±11.55)分比(75.09±10.8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6、13.791、5.398, 均P<0.001)。

  • 标签: 磁性护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对比传统治疗方法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清创、抗感染、控制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显著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足溃疡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为特征的血液疾病,其出血倾向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本文旨在探讨血小板增多症病人出血倾向的护理策略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出血风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文章分析了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出血机制,讨论了护理人员在评估、监测和预防出血风险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和预防措施。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出血倾向 护理策略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准确诊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疾病患者49例以及49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以观察组、对照组命名,在诊断中分别检测 PT、血小板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观察组 PT、MPV、PDW 所获数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PCT 则处于较低水平;出血人员的 PT、MPV、PDW 均高于未出血人员;PLT、PCT则低于未出血人员(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提示肝脏功能损害,可以辅助诊断肝硬化并评估疾病的进展。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与脾脏充血以及肝脏功能下降有关,对判断出血风险和肝脏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进行准确的肝硬化诊断时,应结合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肝硬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中应用精准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2月到2023年12月接诊的92例SF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数字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46)、观察组应用精准护理(n=46),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较对照组低(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护理模式的应用,能显著降低SFT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精准护理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实施美罗培南治疗对其疗效、炎性反应、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遵循入组标准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67例纳入此次研究,入组时间集中在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范围。以治疗方案差异命名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治疗的32名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接受美罗培南治疗的35名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变化情况,观察指标分别是炎性反应、血小板,继而客观评估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5)。IL-6、PCT组内交互比较,治疗后水平两组得到的数值较低(P<0.05);以上各指标组别相互比较,以治疗后的观察组数值更低(p<0.05)。血小板激活因子组内互动比较,两组治疗后数值比治疗前更低,血小板计数组内互动比较,两组治疗后数值比治疗前更高(P<0.05);以上指标两组之间相互比较,以观察组治疗后所得数值较佳(P<0.05)。结论:美罗培南可从多途径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抑制炎性反应、优化血小板相关指标等,值得推广。

  • 标签: 美罗培南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炎症反应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录2023.7——2024.7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60例,于同期收录60例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将6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结果:相较于健康体检者,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更高,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更低,P<0.05。出血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未出血患者,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低于未出血患者,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能有效识别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受检者的差异,且在判断患者是否出血方面,能够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儿童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免疫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儿童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缓解率,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治疗,效果,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7例/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SAS量表、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更高,能够有效减轻其不良反应,值得重视。

  • 标签: 发热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对象: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8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高(97.50%),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更低,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影响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改善血小板计数、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治疗效果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疼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应重视该治疗方法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对冠心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20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3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37例),并进一步将冠心病组依据Gensini评分分为三个亚组进行胱抑素C、MPV/PLT的比较。结果:胱抑素C在冠心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其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MPV/PLT在两组间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胱抑素C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胱抑素C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本科收治的10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2月),采取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3例,分别展开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8.11%)比对照组(86.79%)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提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