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Ⅲ、Ⅳa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术前诱导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3例Ⅲ、Ⅳa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8例,Ⅳa5例。肿瘤均侵犯大血管、心包或肺组织,或胸膜、心包转移。所有患者均经带芯穿刺、胸腔镜或前纵膈切开活检确诊,经长春瑞滨+顺铂(NP)或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3周或同步放疗30GY,肿瘤缩小、分期降低后行完全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均长期随访。结果13例病理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中B2型4例,B3型6例,C型3例。诱导化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2例。9例手术患者均存活超过3年,超过5年7例(77.7%),超过8年1例;4例未手术患者均在4年内死亡。结论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Ⅲ、Ⅳa侵袭性胸腺瘤,术前诱导治疗,可使原发肿瘤缩小,控制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 标签: 侵袭性胸腺瘤 诱导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诱导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方法使用焦虑自评(SAS)量表评估将80例诱导血液透析存在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进行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和对照组(n=40,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使用SAS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患双方同步宣教可有效的提高其家庭关怀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诱导期 血液透析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透析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5月进行诱导血液透析患者52例,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遵医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遵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诱导透析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并提高了患者遵医性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诱导期 透析患者 健康宣教 心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诱导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方法:使用焦虑自评( SAS)量表评估将 80例诱导血液透析存在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 n=40,进行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和对照组( n=40,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使用 SAS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患双方同步宣教可有效的提高其家庭关怀度,缓解其负性情绪 ,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健康教育 诱导期 血液透析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诱导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7-2019.7间本院收治的82例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采取12项一般健康问卷调查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变化情况及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后的GHQ-12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后的SCr、BUN、P及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诱导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临床需分析其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 标签: 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向终末期肾病病例提供稳定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患者在进入维持前需先经历一个为期2~3周的诱导,即通过小剂量、短时期、频繁次数的血液透析过程,帮助从未接受过透析治疗的病例向长期稳定透析治疗进行平稳顺利的过渡。

  • 标签: 诱导期 人格特性 血液透析过程 血透 肾脏替代治疗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诱导血液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教学,以及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成效。方法:选入36例血液透析室实习生进行研究,均为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时间段内收治,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参照组所纳入18例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所纳入18例取针对性护理教学,教学前后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测评值结果,护理带教满意度,护生教学模式评定值展开对比。结果:教学实施之前,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测评值项目上比对,两组无差异(p>0.05);教学实施之后,研究组两项测评值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 针对性护理教学 临床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诱导血液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教学,以及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成效。方法:选入36例血液透析室实习生进行研究,均为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时间段内收治,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参照组所纳入18例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所纳入18例取针对性护理教学,教学前后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测评值结果,护理带教满意度,护生教学模式评定值展开对比。结果:教学实施之前,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测评值项目上比对,两组无差异(p>0.05);教学实施之后,研究组两项测评值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 针对性护理教学 临床 教学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TL-300Tensymeter系统(TL-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将动脉导管置入非优势手的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IAP)监测,另一侧手臂连接TL-300系统行CNAP监测,稳定5min后,于稳定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同时记录IAP和CNA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结果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偏倚分别为(-1.3±8.3)、(-1.6±4.4)、(-0.9±3.9)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2%、91.4%、91.9%。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935和0.896,均P〈0.001。结论与IAP监测相比,CNAP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的血压监测。

  • 标签: TL-300 Tensymeter系统 连续无创血压 连续有创血压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小儿麻醉诱导应用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儿,将其数字随机分为三组,分为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20例),A组取0.01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B组取0.02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C组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滴注,输注后30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A、B、C三组患儿的BIS与丙泊酚EC50及OAA/S评分。结果丙泊酚EC50与BIS呈现出负相关(P>0.05),BIS与OAA/S评分相关系数为正相关(P<0.05)。A组、B组EC50、均低于C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C组的BIS、LOC时间均低于A组、B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将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麻醉诱导,麻醉有效性好、安全性高,可相应的减少丙泊酚浓度,增加对小儿麻醉的镇静作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 标签: 小儿 麻醉诱导期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镇静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诱导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丙泊酚诱导出现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用药信息和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基本信息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比为12.75,年龄上以15~44岁构成比较最高,占比60.00%。本次丙泊酚诱导不良反应均为静脉给药,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独用药,占比86.67%;发生时间上以≤5min最为常见,占比80.00%;药物使用剂量以(50mL~150mL)比例最高,占比60.00%。由于≤14的例数偏少,为比较方便,本研究将其纳入≤44岁年龄组,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患者的丙泊酚诱导不良反应除了短暂性呼吸抑制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45岁年龄组。结论丙泊酚诱导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且丙泊酚诱导不良反应和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上需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丙泊酚 诱导期 不良反应 年龄 关系探讨
  • 简介:目的掌握导致诱导透析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出血的发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根据患者危险程度,详细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做好透析前充分准备,透析中医护配合,透析后密切观察,使患者顺利进入规律透析阶段。结果干预组22例患者安全度过诱导进入规律透析,3例脑出血经过治疗好转进入规律透析。结论评估透析患者的危险程度,并进行积极干预护理,可使高危诱导透析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肾透析/护理 脑出血/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浓度不同的钾离子透析液对诱导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护理研究。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70例诱导透析患者为调研目标,采用信封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含钾浓度为2.0mmol/L的透析液治疗+优质护理,观察组予以含钾浓度为3.0mmol/L的透析液治疗+优质护理。最终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血钾浓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含钾浓度为3.0mmol/L的透析液治疗+优质护理有助于诱导透析患者的血钾浓度稳定,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钾离子透析液 诱导期透析 心律失常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麻诱导不同FiO2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A组、B组、C组和D组FiO2分别为40%、60%、80%和100%。于入室建立心电监护后即刻(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即刻(T2)、气腹30 min(T3)、气管拔管前即刻(T4)和气管拔管后15 min(T5)时,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仪记录腹侧(ROIⅠ)、中腹侧(ROIⅡ)、中背侧(ROIⅢ)及背侧(ROIⅣ)肺通气情况,计算阻抗比值,记录无通气安全时间;分别于T0~2和T5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T1,2时ROIⅠ和ROIⅡ肺通气增加,ROIⅢ和ROIⅣ肺通气减少,阻抗比值增加,A组和B组T1时PaO2和OI降低,无通气安全时间延长,C组T1时PaO2降低,OI升高(P<0.05),无通气安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给予80%FiO2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影响最小。

  • 标签: 麻醉,全身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五官科手术患儿麻醉诱导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五官科手术的9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麻醉诱导焦虑程度作为结局变量,收集患儿及家属的人口学特征信息、焦虑评分、术前镇静等信息作为分析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930例患儿中,56例(6.0%)患儿发生诱导焦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72,95%CI:0.61~0.86,P<0.001)、医护评估法患儿焦虑分级(轻度作为参照,中度OR=5.42,95%CI:2.92~10.07,P<0.001;重度OR=7.53,95%CI:2.54~22.29,P<0.001)、到达术前等待区时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OR=1.05,95%CI:1.02~1.07,P<0.001)与镇静评分(OR=0.48,95%CI:0.30~0.76,P<0.001)是影响患儿诱导焦虑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诱导焦虑相关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评估法患儿焦虑分级是影响患儿诱导焦虑的危险因素(轻度作为参照,中度OR=4.08,95%CI:1.81~9.18,P<0.01;重度OR=4.95,95%CI:1.26~19.44,P=0.022)。结论医护评估法患儿焦虑分级是影响患儿诱导焦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焦虑 麻醉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诱导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从而缓解其焦虑状态。方法使用焦虑自评(SAS)量表评估将80例诱导血液透析存在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进行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和对照组(n=40,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使用SAS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患双方同步宣教可有效的提高其家庭关怀度,缓解其焦虑状态,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诱导期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诱导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丙泊酚诱导出现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用药信息和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基本信息结果显示男女性别比为12.75,年龄上以15~44岁构成比较最高,占比60.00%。本次丙泊酚诱导不良反应均为静脉给药,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独用药,占比86.67%;发生时间上以≤5min最为常见,占比80.00%;药物使用剂量以(50mL~150mL)比例最高,占比60.00%。由于≤14的例数偏少,为比较方便,本研究将其纳入≤44岁年龄组,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患者的丙泊酚诱导不良反应除了短暂性呼吸抑制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45岁年龄组。结论丙泊酚诱导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且丙泊酚诱导不良反应和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上需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丙泊酚 诱导期 不良反应 年龄 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