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其与特定历史语境的关联,及所借重的理论资源,特别探讨了那种在单一性别纬度上凸显性别差异的理论视野可能造成的问题。
简介:诸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著论及20世纪20、30年代文坛时,只有浪漫主义思潮与写实主义思潮的“双峰对峙”,只有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思潮,惟独见不到古典主义思潮的踪影。如若卸却政治判断的预设,纳入现代性历史语境之中,从学术史角度考察,从历史真实出发,学衡派与新月派于内在学理上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新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构成了古典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思潮有着发端、演进、高潮的历史进程,有着自身理论体系和创作业绩。它对于因历史现代性的偏执而导致的人文精神失落及学术衰微的中国现状提出了质疑与抗衡,构成了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合力。
简介:文艺作为反映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载体,凝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精神及资源禀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具有独特的分析视角及现实意义,其思想精髓--文艺活动由"非生产性劳动"向"生产劳动"的历史演进、文艺创作追求精神自由与现实基础的平衡统一、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循环上升的辩证"同一性"认识等理论阐释,为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文艺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基于历史观和社会实践对习近平文艺价值观的促生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习近平文艺价值观的科学内蕴。习近平新时代文艺价值观从文艺创作的总体价值标准、文艺活动中的人民主体地位、文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等维度,充分凸显出继承的内涵及实践的内涵,形成了一套持续发展的科学的思想价值体系,成为新时代我国文艺建设的行动纲领和践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