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首都博物馆入藏一件战国有铭铜壶,由北京市昌平县人大常委会移交。这件传世品从未见於著録,可能原是大内藏品,何时流入於民间尚待考察。铜壶铭文仅二字,原篆作:

  • 标签: 中国 文物研究 铜壶铭文 文字学 陵阳镇
  • 简介:赞宁《宋高僧传》承继梁代慧皎《高僧传》、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而作,是记载唐初至北宋初三百多年间佛教僧人精英的总传。要了解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离不开佛教史籍,同时佛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宋传》成为研究唐代至宋初中国佛教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宋高僧传》 史料价值
  • 简介:对《元典章》中“纳”一词,学界均认为即“圣行”,无异议,但对“做纳”的理解则产生分歧,有认为是按教规行事,有认为是“圣行拜”。实际上都不正确。据考证,“做纳”的本义是婉指“割礼”。

  • 标签: 速纳 木速蛮 蒙古习俗 伊斯兰教规
  • 简介:本文是对周家台"祠先农"秦简中涉及的祭祀活动及其中所蕴籍的宗教、政治与技术等背景的综合研究。文中首先对一些重要词语和语句进行了新的释读和文义贯通,并对腏祭的祭仪特征进行了专题考察。在背景研究方面,则首先通过考察先秦至汉代神农、后稷以及诸田事神的原初神格、祭礼特征及后续演进,确定了先农的田祖原型及其与其他农业神祇的整合过程,同时也阐释了先农在秦代产生和民间私祭的历史、文化背景。就腊祭而言,则区分了先秦时代十月腊祭和十二月蜡祭的功能特征,并探讨了战国晚期秦地对二祭进行整合的祭制改革及腊祭在两汉时代发展为岁终年节等相关问题,另外还研析了郑玄等东汉经学家在腊祭和先农释读方面出现的诸多困惑、失误与深层原因。最后,在禾、黍名称与治种技术问题上,指出二者均源于北方的粟作农业体系,与楚地稻作农业无关。由简文中的出种、燔治和殽种等活动,可证由选种、晒种、藏种、出种、粪种等环节构成的整套治种技术在秦代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显示出农业技术、先农信仰与祭礼活动的有机交融。就政治-宗教层面而言,楚地先农祭的出现,其实是秦人强权文化一统天下的缩影,也是秦人国家宗教征服楚地信仰的见证。

  • 标签: “祠先农”简 农神信仰 农事仪礼 腊日起源 古代治种技术
  • 简介:青海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画像砖墓共有两处。1982年清理发掘的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断代为东汉时期,下限可至魏晋时期,《青海古城考辨》的作者李智信就持有这种观点。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为砖室结构,墓壁部分饰有带浮雕的画像砖,计有饮宴、仙人、甲骑、神鸟、力士等六种类型,主要表现墓主人生前宴乐、出行或死后成仙等内容。平安东村画像砖墓是青海境内发现的第一座带

  • 标签: 再释 出土鸟纹 画像砖再
  • 简介:<正>一《内豊》第七简有"君子孝子不△若才腹中攷■(变)古父母安"一段,△,整理者为"飤",并断句为"君子孝子,不飤(食)若才(灾),腹中攷(巧)变,古(故)父母安。"并谓:"不飤"即"不食",拒食、不吃。"才",读为"灾。"如父母固执己见,孝子采取不食的方法则如生命之灾。~①按,△简文作~②:■与楚简习见"飤"字有别,字当分析为从"■"从"负。"战国文字中"负"字多作下列之形~③:

  • 标签: 战国文字 竹书 楚简 整理者 大戴礼记 曾子
  • 简介:宋以唐之职事官“寓禄秩,叙位著”,其排列顺序称为“阶序”。唐职事官本自有品,品谓九品正从上下,品高者位高,品低者位卑。然列入阶序之职事官却有高品反处下位、低品反居上列者。故学者或疑宋代“官品变得无关紧要”。本文以所属机构为单位分析阶序与官品之间的关系,发现阶序的构成原则为机构优先、官品次之、机构内部按官品顺序排列,卑品居于高品之上的现象仅存在于不同机构的职事官之间。

  • 标签: 北宋前期 排列顺序 构成原则 官品 机构 优先
  • 简介:本文指出:秦汉魏晋之际'东南有天子气'谶言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实际上是这一时期东南与西北地区对立斗争的过程。文章从两大区域之间的地理文化、民俗文化、神秘文化及政治文化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对立斗争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为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 标签: 天子气 文化区 东南地区 魏晋之际 西北地区 诸侯王
  • 简介:《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全称《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①是我国著名的唐代墓志集藏地——千唐志斋,近年来推出的一部唐人墓志辑集。该《专辑》汇集了三百四十余方不曾见于他书的中古墓志,蕴藏着丰富的中古语词。其中有一部分,文字或因俗写、或因讹写、或因通假,不易释读。本文择取十条予以讨论。一、灰墊多年阙名《唐刘令问墓志》~②:'府君早辞白日,灰墊多年。'(《专辑》140页)'灰墊多年'即'恢墊多年'。

  • 标签: 专辑墓志 唐志 墓志语词
  • 简介: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回族学者,他们援引儒家思想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伦理纲常等重要思想,不仅适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又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生命力。其中刘智援引儒家三纲五常确立中国伊斯兰教的“五典”说,系统阐述了穆斯林基本的人伦规范。

  • 标签: 刘智 儒学 伊斯兰教 五典
  • 简介:如欲准确理解《隋志》“总没众篇之名”之义,尚须旁徵其他可靠文献。考《晋书》(同《隋书》均修成於贞观时期)李充本传,谓李氏出任大着作郎,“於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晋书》卷九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2391),所记正可互相补充。

  • 标签: 《隋志》 辨正 《晋书》 贞观时期 《隋书》 中华书局
  • 简介:黄裳先生藏书甚富,所藏天一阁藏书亦多,其所藏书题跋大多已收录在今出版著述中,而散失在各地图书馆黄裳藏书中的题跋则未能收录,本文将黄裳漏收题跋汇辑一束,并对藏书及题跋详加考释,为来日汇辑黄裳题跋全集提供便利,亦为同好者研究参考。

  • 标签: 黄裳 天一阁 题跋 考释
  • 简介:甲骨刻辞中有一个表示宗庙类建筑名称的字,字形作斗勺内有液体之形,在不同类组卜辞中写法略有差异,旧多为“裸”。经考察,该字和“裸”字在同一条卜辞和同类组卜辞中均有出现,其用法不同,意义有别,在字形上亦各有其发展脉络。因此,应该将之与“裸”区别开来。该甲骨文字与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以“少”或“毛”为声符的字,在字形上存在演变关系,当系一宇。由此可知这个甲骨文字,其读音应与“少”“毛”相同或相近,结合其在甲骨刻辞中的用法,可将之读为“宗庙”之“庙”。

  • 标签: 甲骨文 宗庙
  • 简介:《韩诗外传》卷八第二十六章“齐景公使人为弓”条(参见许维通校《韩诗外传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页297)有“蔡人之子”、“蔡人之夫”。“齐景公使人为弓”一事与刘向《列女传》卷七《辩通》“晋弓工妻”文句大同小异,唯后者所载之事与晋平公有关,而《韩诗外传》为齐景公时事。今本《韩诗外传》凡为“蔡人”处,《列女传》均为“繁人”。

  • 标签: 《韩诗外传》 《列女传》 中华书局 公使 校释 刘向
  • 简介:《隋书.经籍志》(下简称《隋志》)总序,敍束晋藏书及编目情形云:“束晋之初,渐更鸠聚。着作郎李充,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

  • 标签: 《隋志》 《隋书.经籍志》 辨正 编目 藏书
  • 简介:以儒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以伊儒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儒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儒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舆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 标签: 以儒诠经 以儒释伊 以伊释儒
  • 简介:燕只吉部是弘吉刺部的分支之一,元代汉文文献中又写作燕只吉台、燕只斤、燕只吉或晏只吉,在波斯语文献中拉施特写作额勒只斤,均是此部落的不同译名。帖家族的地位与声望虽远不及四杰家族,但在蒙元时代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波斯语文献《史集》与汉文文献的解读,考察燕只吉部帖家族在伊朗与汉地不同的政治命运与文化面貌。

  • 标签: 汉文文献 蒙元时期 史集 燕只吉台 合赞汗 波斯语
  • 简介:突厥语的《忏悔词》是见于吐鲁番的摩尼教文书,供俗家信徒“听者”使用。全文共分十五个部分,分述听者所需忏悔的十五个方面。二十余年前,曾有主要依据俄文版的汉译文;本文则主要依据英文版,做出新的翻译和更详细、合理的注释,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汉译文。

  • 标签: 明尊 宽恕 五明神
  • 简介:墨洛温王朝的奠基人克洛维无疑是个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研究对象,但是,如何超越当年都尔的格雷戈里的叙述约束,对于研究者来说,自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学术界目前最为热门和前沿的研究难题。本文试图围绕克洛维的一段话.以克洛维晚年所面临的艰难时局为重点,结合文献学与新政治史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克洛维对于自己“王权”的想像和建设。

  • 标签: 克洛 晚年 处置 王国 异乡 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