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的46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比例,以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低,住院时间短,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合理应用评价。方法抽选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ICU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存活94例(94%),对照组仅为79例(79%),观察组的存活率大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6例(6%),对照组死亡21例(21%),观察组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应用在重症医学科中,有效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的病人病情危重,多以昏迷、长期卧床病人多,需要早期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多选用肠内营养剂为病人鼻饲。此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有效,易于保管,耐受性好等优点,更符合正常生理要求。肠内营养剂的目的肠内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保存电解质、液体平衡、而且能维持肠道的完整性,提供足够的热能,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保护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维护细胞的代谢,参与生理功能调控与组织的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继发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创伤、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剂适应症由于长期昏迷、严重口腔疾患、存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胃肠功能正常,或者胃肠功能不良,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不能经口进食者。肠内营养剂的禁忌症不能口服或肠内进食的患者,包括肠梗阻、肠麻痹、短肠症、上消化道出血、半乳糖血症及牛乳或豆蛋白过敏者。肠内营养剂鼻饲后出现的并发症常见的有食物返流、腹胀、便秘、高血糖、腹泻、低血糖、胃潴留、导管阻塞、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现将我科100例危重病人鼻饲肠内营养剂的护理体会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依托学科群优势实施模块式护士规范化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对我院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实行以“学科群”为模块的护理培训计划,并且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在培训期间的各项成绩,对比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技能考核成绩、病人及医生的满意度、护理科研成果。结果实施护理学科群后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学科群”为模块开展护士业务能力、健康教育、管理能力等规范化培训,结合学科群内护理查房、科室定向轮转和专题讲座的方式促进了医院培养以学科群为学科体制的人力队伍建设,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技能水平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患者持续用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护理策略,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个月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可获得显著的干预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清醒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估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重症医学科作为本次科研地点,科室中共有32个床位,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严格按照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症医学科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其中融入前瞻性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相比干预前均有明显好转,但组间对比显示,常规组患者的HAMD、HAMA以及PSQI评分上均不及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程度;另外在收回的满意度调查表上发现常规组满意度同样落后于研究组,上述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中清醒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前瞻性护理,提前预知潜在的危险性,做好预防措施,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降低其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加快病情恢复,同时完善院内护理质量,值得被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MDT)教学法在5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肿瘤外科2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实习的青海大学医学院2011—2013级5年制医学生97名,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MD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为主的(LBL)教学模式。3周后,医学生进行出科理论测试、实践技能的测试并接受两种教学方式问卷调查。比较MDT教学法和传统授课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学生对接受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实验组82.86±7.65分,对照组83.44±6.49分,(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实践技能测试平均成绩,实验组是86.17±9.25,对照组是72.98±8.66,(P<0.00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问卷调查分析显示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组学生具有优势。而两组学生在文献检索、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DT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程序化镇静时使用不同镇静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12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科行机械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Ramsay镇静评分系统程序化镇静组(A组),使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程序化镇静组(B组),以及RASS镇静评分程序化镇静组(C组)3组,3组分别使用护士根据统一的方案对患者实行程序化镇静以达到理想的镇静目标,观察三组患者镇静时间、镇静深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人机对抗、褥疮),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镇静时间及理想镇静状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C组患者发生过度镇静的比例较B组和A(10%20%23.3%)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组及B组谵妄发生率较A组(10%13.3%26.6%)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三组组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镇静评分系统均可以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RASS镇静评分系统分级更细更清晰,不易导致过度镇静及谵妄状态,有必要在ICU程序镇静方案中加以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对院内非专科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3—2013.10医院各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0例,采用自愿入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由非专科团队人员负责常规糖尿病教育、评估与管理,实验组除此之外针对现存问题由团队专业人员专门教育,并且由团队针对现存问题实施护理会诊,制定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三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定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比较年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护理团队对非专科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可以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各项生化指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病人作为常规护理组,另外100例病人作为使用PDCA循环法及鱼骨图分析法管理组,观察两组病人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发生跌倒、坠床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其中常规护理组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率为82.9%,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依从率为96.4%,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有助于保持患者康复治疗的连续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骨科亚学科轮转的临床教学模式在研究生骨科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省某校2015级研究生(38名)和2016级研究生(38名)纳入到讨论中,2015级研究生接受常规教学模式,2016级研究生接受骨科亚学科轮转临床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考核并分析2015级和2016级研究生成绩,并用问卷调查其就学满意度。结果2016级研究生病例分析、书写病历、临床技能、骨科总论、外科总论考核成绩均高于2015级研究生考核成绩,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2016级研究生教学满意度94.74%高于2015级研究生教学满意度63.16%,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研究生骨科教学中采用亚学科轮转临床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改善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