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共28例男11例,女17例。C5/C6椎间盘突出的22例,C3/C4和C4/C5椎间盘突出的各有3例。参照Williams方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8个月。术前VAS评分为(5.93±0.60),随访结束时的VAS评分为(3.29±1.58),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P<0.001)。术后优良率为71.43%。结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广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类不同核修复系统对喇叭口状残根行修复后牙齿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颗拔除的完整上颌第一双尖牙,采取截冠处理之后实行根管治疗,于根管口位置将部分牙体组织磨除之后形成以喇叭口形状。而后随机将选取样本分为两组,对比采用镍铬合金(对照组,15例)与玻璃纤维桩(观察组,15例)两类材料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效果。将样本均采取包埋处理后,放置于万能测试机当中实施牙根抗折性能测试。结果玻璃纤维桩的抗折强度为(0.788±0.186)KN,镍铬合金抗折强度为(0.512±0.088)KN,对比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喇叭口状的残根留存修复时,应选用玻璃纤维桩系统该系统具备有更加良好的抗折性能,因此修复效果更佳,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ex)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Dex治疗的94例(ANA阳性者26例)ITP病例资料,比较A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差异。结果ANA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ANA阴性ITP对大剂量Dex治疗总反应率高于ANA阳性者,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ANA阴性ITP的完全反应(CR)率显著高于ANA阳性(P<0.001),并且ANA阴性ITP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增值(109.838×109/L)显著高于ANA阳性者(49.423×109/L)(P<0.001)。结论ANA可以作为预测大剂量Dex治疗ITP疗效的有效指标,ANA阳性ITP患者对大剂量Dex治疗的初始疗效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均采用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测,腹部CT检查肝外胆结石患者26例,阳性率为52%,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出肝外胆结石患者45例,阳性率为90%,通过阳性率比较,核磁胰胆管成像明显高与腹部CT的阳性率,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进行分别诊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更高,检查结果更准确,对于肝外胆结石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存在切口大、损伤重、愈合慢、术后散光大,视力提高慢的缺点,在大城市已逐渐被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取代,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设备要求高,投入大,许多基层医院无法进行。引入超声乳化环形撕囊法及联合显微眼用镊劈核法能在以前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法的设备下达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大部分优点且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高能量对角膜内皮损害的缺点,术后观察角膜水肿影响小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论虽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散光大一些(植入硬晶体需要扩大切口),但视力不受影响,对角膜水肿影响小。因此,对年龄大、晶状体核硬的患者或基层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可以选用小切口环形撕囊联合显微眼用镊劈核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对SYSMEX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ucleatedredbloodcell,NRBC)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SYSMEX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出NRBC>0/100个WBC的标本共324例,同时段仪器检测出NRBC为0/100个WBC的标本共100例,同时采用镜检法计数有核红细胞。结果324例NRBC阳性标本的仪器法与镜检法计数NRBC结果呈明显正相关(R2=0.9994),仪器法与镜检法计数NRBC的结果差异的95%一致性界限为(1.98±9.76)个NRBC/100个WBC,仅有7例(2.16%)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外,且仪器法检测NRBC的灵敏度为99.7%,特异性为96.1%。结论SYSMEX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NRBC结果可靠,基本可替代镜检法检测外周血NRBC,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全市市、县、区、乡级医院及民营医院的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均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了检查。结果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224‰和13.21%,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1,2之内;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36%和3.1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1,2;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性别、工种、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774名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放射单位领导及从业人员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骨科近5年共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后外侧融合和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VAS疼痛评分、椎间高度下降率及椎间隙角改变率。结果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组、后外侧融合术组和后路椎间融合术组患者术后12月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组与后外侧融合术组椎间高度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组、后外侧融合术组和后路椎间融合术组术后椎间隙角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椎间融合术组最低。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后路椎间融合术对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长期疼痛效果、椎间隙角改变率明显好于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和后外侧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