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进一步掌握南宁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2005~2009年南宁市各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x~2=250.245P=0.000〈0.05)平均发生率为15.81‰;出生缺陷前6位类型依次为:胎儿水肿综合症、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马蹄足内(外)翻、总唇腭裂、外耳畸形;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20.04‰,显著高于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3.51‰);缺陷儿产母年龄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23.36‰);缺陷儿中男婴发生率为16.83‰明显高于女婴13.76‰;双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90.89‰显著高于单胎出生的缺陷儿15.16‰;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逐年增多2009年为46.01%。结论: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即加强婚检宣教、做好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二级预防即全面产前筛查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三级预防即新生儿体检、疾病筛查等,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市延庆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各项相关数据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2年剖宫产率(39.03%)与2008年(53.94%)相比,P〈0.05];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下降,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产程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增加;3围产儿死亡率趋于稳定,并未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而升高,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3.17‰)与2008年(2.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提高助产技术及加强孕期宣教,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简介:目的对启东市2001~2007年全人群女性乳腺癌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58例登记病例的生存(死亡)情况随访截止于2009年12月31日。用SURV3.01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0S)及相对生存率(RS)。结果女性乳腺癌患者1、3、5年OS分别为84.36%、73.47%、66.80%,1、3、5年Rs分别为85.40%、76.26%和71.10%。1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各年龄组的5年RS分别为34.98%、80.86%、72.64%0、60.68%、82.45%、67.91%。各年龄组观察生存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3,P=0.00)。2001~2007年启东市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RS(71.10%)比1972~1976年及1987~1991年的54.38%和61.28%均有显著提高。结论2001~2007年启东市女性乳腺癌登记病例的总体生存率有较大的提高。
简介:目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开展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已成为临床常规,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对指导新疆不孕不育疾病防治意义重大。方法:对我所2008~2010年门诊年龄24~37岁的4092例相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汉族3109例(女2219/男890),少数民族983例(女750/男233)。采用宫颈分泌物、男性尿道分泌物和精液,分别进行CT诊断鉴定和UU培养。结果:UU感染率少数民族54.10%,汉族49.1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7.67,P〈0.05)。CT感染率汉族8.9%,少数民族10.4%,二者无显著差异;在女性患者中(汉族2219/少数民族750),少数民族UU感染率57.60%,汉族50.5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11.42,P〈0.01)。在男性患者中(汉族890/少数民族233),汉族UU感染率45.50%,少数民族感染率42.90%,二者无显著差异;男性CT感染率少数民族9.40%,汉族5.20%,少数民族高于汉族(χ2=5.93,P〈0.05),差异显著。结论:新疆不孕不育患者UU和CT感染存在民族和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