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主观的超过要素”将目的犯的“目的”、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看成是“超过”故意犯罪的“故意”的主观要件要素,且没有客观事实与之对应,但却可以起着限缩处罚范围的作用。而实际上,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的“故意”的一种“法定”和具体,不存在“超过”即在“故意”之外的问题,而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的把握对于犯罪的认定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主观的超过要素”偏离了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体系并使得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被扭曲或割裂,故其有着不当扩大处罚范围的危险。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主观的超过要素”都是一个不适合的域外刑法学命题

  • 标签: 客观/主观的超过要素 故意 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违法要素
  • 简介:“主观的超过要素”将目的犯的“目的”、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看成是“超过”故意犯罪的“故意”的主观要件要素,且没有客观事实与之对应,但却可以起着限缩处罚范围的作用。而实际上,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的“故意”的一种“法定”和具体,不存在“超过”即在“故意”之外的问题,而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的把握对于犯罪的认定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主观的超过要素”偏离了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体系并使得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被扭曲或割裂,故其有着不当扩大处罚范围的危险。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主观的超过要素”都是一个不适合的域外刑法学命题

  • 标签: 客观/主观的超过要素 故意 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违法要素
  • 简介: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了一个中央放管服改革的地方创新样本。"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省级统筹推进、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打破部门数据壁垒,致力于打造一个精简高效的整体性政府,不断提高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对政府的满意度,在多个领域给出了放管服改革的问题解决之道,有效推动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同时,改革过程中也提出了诸多的政府治理转型命题,需要在全国层面系统思考政府治理现代化过程的改革问题。

  • 标签: 最多跑一次 实践 治理 转型
  • 简介:对于信赖利益赔偿是否以履行利益为限,我国学理上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三种学说。其中,肯定说多为规范与实务所采纳。从比较法上的经验来看,除了意思表示错误、无权代理等少数情形,并不将履行利益作为赔偿信赖利益的上限。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在违法合同、恶意磋商、违反预约、欺诈缔约、解约赔偿等领域,法院基本上支持“信赖利益以履行利益为限”这一命题,这一做法值得检讨。对于该命题,不应全然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结合规范目的、可归责性与损害类型三项要素进行综合判断。当法律存在保护信赖损害赔偿义务人的特殊规范目的时,应肯定该命题的适用。除此之外,当义务人的行为构成恶意磋商或者欺诈等具有较强可归责性的情形时,应否定该命题的适用。当义务人的可归责性较弱时,则仅当权利人可证明本来会与义务人订立更为有利的合同时,对信赖损害的赔偿才可不受制于履行利益。在追求非经济目的的合同中,该命题并无适用余地。

  • 标签: 信赖利益 履行利益 损害赔偿 规范目的 可归责性
  • 简介:海峡两岸关系是经济利益牵动下政治命题与法律问题的交织,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双方问题逐渐法律化。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向规范的法律命题转换的可能途径有三个层面的法律问题:属地法;区际法;国际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协议问题的法律化讨论,无论是从长远还是眼前利益来衡量,对海峡两岸都是一个双赢的博弈。而且,通过两岸微观经济领域问题的法律讨论与制度建设,可能会为未来在宏观层面和其他领域问题的逐步'法律化'提供经验和蓝本。

  • 标签: 海峡两岸 两岸经济合作 ECFA WTO
  • 简介:“抓革命、促生产”的命题是毛泽东晚年实施的重大治国方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理革命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则。从1965年的逐渐提出到1978年底淡出历史舞台,这一命题为党和政府宣传、贯彻长达14年之久。从展开过程中造成的声势、影响看,这一命题经历了孕育、催生、成熟、消亡4个时期。

  • 标签: 毛泽东 “抓革命 促生产” 《人民日报》
  • 简介: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是检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检察权运行中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审批流程过长、责任不明晰等弊端,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这项改革所涉及的一些核心问题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关于主任检察官,不应当将其角色仅定位于检察官精英化之前的一种过渡形态,而应当纳入检察官的法定职务序列,只不过在检察官精英化前后承担的职责有所区别;关于检察权内各项子权力的组织和责任形态,应当与批捕起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诉讼监督权各项权力自身的运行规律相适应;关于主任检察官是否会出现放权之后的滥权,应当从严格选任主任检察官、构建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零容忍"的惩戒制度入手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能因为担心改革出现问题就放弃和否定改革。

  • 标签: 主任检察官 办案责任制 组织和责任形态 检察官的惩戒
  • 简介:在我国的行政诉讼领域,由于一直强调“公权力不可处分”,所以对行政案件的处理一般禁止适用协调和解的方式,或者说行政案件适用协调和解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但与此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行政案件的原、被告双方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互相协调”的方式解决争议的状况,这又显然是同现行立法相矛盾的。为了切实解决立法和实践相脱节这一现实矛盾,正式确立行政案件的协调和解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正是目前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项新命题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行政自由裁量权 协调和解
  • 简介:而马克思哲学所预设的认识对象则是人的存在本身、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存在本身就是实践本身、,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 标签: 主义哲学 命题存在论 哲学思考
  • 简介:<正>一、历史话语中的商会与政府考察我国商会制度,就必须追溯到该制度在我国的最初起源,即清末商会制度的诞生。这不但是因为"某些法律概念的研究之所以有它现在的形式,这几乎完全归功

  • 标签: 制度走向 清末商会 民间商会 最初起源 前见 历史话语
  • 简介:<正>教育部等部委发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

  • 标签: 情境教学 活动环境 教育模式 教育改革 人格尊严 情境创设
  • 简介: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了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或许可以找到适合于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 标签: 犯罪情境预防 主客观情境 犯罪机会 可防卫空间 犯罪风险 死角理论
  • 简介: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定位,可以尝试从"情境""议题""体验"三位一体的角度去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情境源于生活,把学生引入情境中,在态度的感受中深入开展认知体验;议题凝练着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蕴含着价值判断,是推进学生认知、体验感悟的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个体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在体验-理解-认可的过程中教学真的发生。

  • 标签: 情境 议题 体验 活动型学科课程
  • 简介: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地以刑法知识“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来进行某种学术上的是非判定.“从苏俄化到德日化”的学术命题在本质上是某种“全盘西化”思想意义上的学术立场,其核心是主张以西方德日刑法文化为中心来审查中国现有刑法知识体系并重新建构中国未来的刑法文化,因而其本质上是某种“移植刑法学”的学术主张,难以获得正当性.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体系建设只能是在借鉴吸纳包括德日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等在内的他国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自我,但绝不是丧失自我的“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完善方向应当是“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建设性地审查和完善既有的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汉语刑法知识体系框架,以刑法知识“中国本土化汉语化”命题取代“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科学理性地反思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宏观体系定位,全面深入地研讨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微观疑难问题,以加固我国共犯论汉语刑法知识体系的规范定型并稳中求进地实现我国汉语刑法知识增量、逻辑自洽与理论创新.

  • 标签: 共犯论 德日刑法知识 去苏俄化 中国本土化 汉语化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是由众多的法学理论成果所构成的内容完备、内在统一、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在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形成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实践基础、理论基调上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 标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法学理论体系
  • 简介:当前我国市领导县(含县级市)体制下的区划矛盾主要表现为各利益主体对于制度空间的博弈。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可以从协调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系统内部的非零和博弈、改善系统信息非对称三个方面促成博弈的均衡解。

  • 标签: 市管县体制 博弈 系统分析
  • 简介:《职业道德》课是应职业学校自身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而设置的一门德育课程。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具体情境,如运用漫画、录像、典型材料等,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就此,笔者谈一谈自己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的做法,借以抛砖引玉。

  • 标签: 《职业道德》课 职业学校 情境设置 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 教学内容
  • 简介:内战中的反政府武装跨越国境开展抵抗行动将威胁区域安全。内部冲突的外部化成为目前国际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与之相关的内战的域外情境,此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内战当事国、跨境行动的反政府武装及其接收国之间的策略互动模式。当越境散逸的武装分子与接收国之间的实际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策略互动将给当事国内部武装冲突局势和两国关系带来多种可能的结果。当事国内部冲突风险和国家间冲突风险至少受到三方面影响。第一,接收国影响武装分子行动的能力。第二,当事国阻止叛乱受到接收国资助的行动强度。第三,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等方面影响。一国内部冲突与政府间摩擦之间的关联性将为区域安全机制的调停或维和举措带来额外挑战。国际社会在应对冲突威胁的行动中需要精确识别内战外部化问题的具体策略环境,从而为推动各方达成长效和平方案做出实际贡献。

  • 标签: 内战 叛乱资助 反政府武装越境 强制行动 策略互动
  • 简介:当前转型中国所凸显出来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作为国家治理主体之一的"群众"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而具有了新的政治意涵和性格特征,蕴含着"公民性"、"人民性"与"臣民性"的三重变奏。这也对现代大国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转型中国国家治理必须以公共精神为价值依归,引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从而消弭和突破"群众"的局限,达到现代国家治理的公共性。

  • 标签: 公共精神 社会转型 “群众”特性 国家治理
  • 简介:中国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提出并需认真研究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议题。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改革》杂志常务副主编、《市场经济导报》总编唐丰义先生提出的“劳本主义——劳动支配资本”,就是其中最基本、最重大的战略命题之一。本刊记者就“劳动主义”这一战略命题的几个问题采访了唐丰义先生。现将采访内容发表于后,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讨论。

  • 标签: 战略命题 资本 社科院 研究员 劳动者主导地位 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