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肥胖及其肥胖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体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问卷调查变量等信息完整的儿童1 240名(男生657人,占53.0%)。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腹型肥胖前期组和腹型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以性别、年龄别的P95为界值点)及外周型超重/肥胖与腹型肥胖或前期的联合作用与cIMT增厚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水平高于正常腰围组(0.47±0.03、0.50±0.04 vs. 0.45±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高于正常腰围组(20.8%、49.5% vs. 8.8%,P<0.001)。调整各种潜在协变量后,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腹型肥胖前期:OR=2.53,95%CI:1.67~3.84;腹型肥胖:OR=8.56,95%CI:5.97~12.29)。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和混合型超重/肥胖均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OR=2.24,95%CI:1.36~3.69;混合型超重/肥胖:OR=6.94,95%CI:4.87~9.90)。结论儿童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较强关联,混合型超重/肥胖与cIMT增厚的关联性更强。提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应当考虑混合型超重/肥胖的重要性。

  • 标签: 腹型肥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各种类型组织材料移植术效果最佳,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为了进一步简化手术操作,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移植物的固定方式从传统的缝线缝合转变为各种无缝线的固定方式,均取得不错效果。本文总结和分析目前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常用的移植物类型及其固定方式,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55-16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EQA)对我国醛固酮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以改进和提高醛固酮的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开展全国醛固酮常规EQA和正确度验证EQA。以5个浓度水平的冻干血清作为常规EQA的质评物,将检测结果按照仪器进行分组计算靶值和各组内的变异系数(CV)。以参考方法定值的3个浓度水平的冰冻人血清作为正确度验证EQA的质评物,计算各仪器组同靶值的偏差。结果常规EQA有272家实验室回报结果,化学发光法占91.6%。放免法和质谱法的组内CV最大,稳健CV分别为14.6%~33.4%和43.5%~53.9%。其他化学发光法的组内CV大多小于10%。正确度验证计划结果显示,质谱法最准确,测定三个质评物的偏差分别为-7.9%、8.9%和-0.7%。其次是索灵,同靶值的偏差分别为58.7%、7.9%和-2.1%。其他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偏差较大,且与样本浓度负相关,个别系统偏差可达479%。结论我国醛固酮实验室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试剂厂商和实验室应重视EQA结果,对醛固酮进行准确溯源,改进并提高醛固酮检测质量。

  • 标签: 醛固酮 质量控制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20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 60例,按骨折类型不同划分为 A组(横形骨折)、 B组(斜形骨折)、 C组(粉碎骨折)三组,分别行闭合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不同类型胫骨干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不愈合率、手术时间、射线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 HS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不愈合率无较大差异( P> 0.05); B、 C两组行切开复位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组内行闭合复位治疗患者,且射线使用时间短于组内行闭合复位治疗患者,组内差异明显( P< 0.05);三组行切开复位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闭合复位治疗患者,组内对比差异明显( P< 0.05); A、 C两组闭合复位治疗患者术后 HSS评分高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患者, B组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患者 HSS评分高于闭合复位治疗患者,三组患者组内 HS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应依照患者胫骨干骨折类型而确定,横形骨折和多数粉碎性骨折患者宜采用闭合复位方法治疗,斜形骨折患者则建议行有限切开复位治疗。

  • 标签: 闭合复位 有限切开复位 胫骨干骨折 术中出血量 骨折类型
  • 简介:摘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 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过去也被称为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由于 COP 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影像学表现变化多样 , 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 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报道如下。

  • 标签: 隐源性 肺炎  讨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探讨泌尿系结石类型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7年在本院收治的43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结石类型分为单纯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混合结石组、尿酸结石组和其他结石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情况、尿酸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37例结石患者中,单纯草酸钙结石245例(56.0%),磷酸钙混合结石158例(36.2%),尿酸结石23例(5.3%),其他结石11例(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间患者的年龄、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患者的性别、BMI、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和尿酸结石的OR(95%CI)分别为2.807(1.602~4.921)和0.218(0.059~0.807);中年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的OR(95%CI)为2.193(1.269~3.789)。与正常血尿酸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和尿酸结石的OR(95%CI)分别为0.577(0.370~0.898)和3.369(1.358~8.359)。结论不同结石类型的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龄及尿酸代谢特点。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结石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减少儿科病房声音分贝,降低噪声污染,以期提高护理人员抗噪声风险意识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医护人员及患儿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发放噪声调查问卷并使用噪音仪器进行监测,获得病房噪音产生重点来源、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随后进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阶段,列出儿科病房工作流程,然后对流程进行分析,算出危急值,对危急值较高的项目制订并实施整改措施,采用噪声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后,危急值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认为受噪声干扰程度非常严重的人数由38人降低至29人(χ2值为21.82,P<0.05),对控制噪声管理非常满意的人数由18人上升至30人(χ2值为36.28,P<0.05),噪声重点地段强度、噪声来源强度、各时段强度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可降低病房噪声污染,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医护人员及患儿身心健康,塑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噪声污染 噪声管理 儿科
  • 简介:摘要: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药物外渗、穿刺部位感染、意外拔针、堵管RP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ICU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结论:在ICU新生儿的PICC置管中通过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可有效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PICC置管 新生儿 失效模式 效果分析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麻醉复苏室 (PA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4例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标注法分成两组,在 PACU安全管理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试验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 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入室时、恢复室观察时、离室时 麻醉恢复期风险危险值( RP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评估风险,做好预防护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麻醉复苏室 PACU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门诊输液患儿输液进程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该科自2018年1月开始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4 721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收治的4 963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干预组。干预方法包括成立输液进程管理小组、归纳老输液进程、总结失效模式、分析原因并采用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评分、解决问题、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各项失效模式RPN评分及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显著优化门诊输液患儿输液进程,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门诊输液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的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手术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比较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5个项目风险优先指数(RPN值)变化,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错误、术中感染预防准备和措施不到位、术中低体温、术中压疮、术前欠缺安全访视评估RPN值均低较对照组下降。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手术护理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管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PDCA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长沙市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类型病灶部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沙市 3所三级甲等医院 21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病灶部位的解剖分型、脑部血液循环系统的 OCSP分型、病灶部位面积大小的 CT分型等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1)。结论 不同类型的病灶部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病灶部位 脑 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0年8月,选择自愿配合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阑尾炎类型分组,研究组23例,单纯急性阑尾炎,对照组2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比较手术、排气、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单纯急性阑尾炎 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 CRP)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患儿中选取 23例细菌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 23例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先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液样本,采集量为 2ml,将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中待检或通过毛细血管采血 60μL,将其放入一次性抗凝锥形管中检测 C反应蛋白和 WBC。选择 CBC:迈瑞 BC-5390作为本次检测的仪器,选择乳胶免疫比浊法作为检测方法。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 CRP浓度和 WBC计数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观察两组异常检出率,研究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 86.96%)、( 56.52%)明显高于参照组( 4.35%)、( 0.00%), P< 0.05。结论通过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较好地区分小儿是否发生感染性疾病,准确性高,因此建议将其在临床上优先推广。

  • 标签: 小儿感染类型区分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东北地区某医院眼科收集的数据,评估所有年龄阶段斜视住院患者的斜视类型和数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斜视患者3 661例的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斜视类型以及各种斜视的数量等信息,并观察分析斜视类型分布及斜视数量的变化趋势。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最终纳入3 555例患者,年龄为1~79岁(15.5±11.6)岁,其中3 536例患者行斜视手术治疗。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在每年1、2月份及7、8月份大致达到峰值(χ2=956.67,P<0.001)。外斜视患者数量(71.8%)明显多于内斜视患者数量(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1,P<0.001),其中间歇性外斜视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非调节性内斜视(77.6%)是所有内斜视中最常见的斜视类型。其他特殊类型斜视虽然患者数量较少,但依然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在所有年龄阶段患者中,12岁以下的患者最常见,占总数的56.0%,其中外斜视(71.5%)是最主要的斜视类型。结论: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2017年手术患者中外斜视比内斜视更常见,且外斜视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间歇性外斜视是最主要的斜视类型。此外12岁以下患者是最常见的患病人群。

  • 标签: 斜视 斜视分类 斜视手术 年龄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游离壁钆延迟强化(LGE)的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临床诊断为DCM并且接受了心脏磁共振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分析入选患者左心室游离壁LGE的类型、累及范围及其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130例,其中56例(43.1%)存在左心室游离壁LGE,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联合LGE者占94.6%(53/56)。与LGE阴性的患者比较,左心室游离壁LGE的患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者的比例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室内传导阻滞、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和继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比例较高,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均较大(P均<0.05)。56例患者中存在心外膜下LGE者19例,累及心肌节段[60.8%(127/209)]明显大于肌壁间LGE[30例,32.4%(107/330)]、透壁LGE[21例, 32.5%(75/231)]及心内膜下LGE[9例, 26.3%(26/99)](P均<0.01)。在累及区域方面,21例透壁LGE患者累及区域依次为左心室下侧壁的心基底部(18/21)和中部(13/21)、前侧壁的心基底部(15/21)和中部(11/21)以及下壁的心中部(9/21);19例心外膜下LGE患者的累及区域依次为左心室下侧壁的心基底部(13/19)和中部(16/19)、前侧壁的心基底部(13/19)和中部(15/19)、侧壁心尖部(13/19)、前壁和下壁的中部(12/19、10/19)和心尖部(15/19、10/19);30例肌壁间LGE患者的累及区域依次为左心室前壁及下壁的心基底部(19/30、16/30)和中部(18/30、14/30)。56例存在左心室游离壁LGE的患者中单一及混合LGE模式的患者分别有23及33例。与单一型LGE模式的患者比较,混合型LGE模式的患者累及心肌范围更广[60.9% (154/253)比49.9%(181/363), P=0.007]。入选的130例DCM患者中23例进行了心脏移植。单独室间隔和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联合LGE的患者中分别有6和17例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后者心脏移植比例明显高于前者[32.1%(17/53) 比13.6 %(6/44), P=0.034]。结论DCM患者左心室游离壁LGE存在不同的类型,相应的累及范围及好发区域有所不同。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钆延迟强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