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候变化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计划和方案,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后续的治疗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及同地区两家医院2010至2020年近10年来收治的47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分别对比不同季节和月份之间的发病例数差异,根据中国国家气象数据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常规气象监测数据,即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风速、风向以及气压等常规数据资源,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时间相对照,建立起相关性数据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影响。结果:根据数据模型的建立结果可以得知,急性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冬季12月份至1月份,发病例数峰值最低集中于夏季的6月份至7月份,根据广义可加模型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降低以及平均气压的升高,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随之上升,而随着2min风速增加,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例数降低。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概率与季节变化有着明显的联系,气温降低以及平均气压的升高会使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上升,而2min平均风速的增加以及气温的上升,则会使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例数降低,建议今后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灵山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地区2012年5月-2014年12月在灵山县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1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入院的外科非肿瘤女性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并以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经多因素分析,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初产年龄大、服用避孕药、乳腺癌家族遗传史、性情急躁、劳动强度大,对乳腺癌发病有预防作用的保护因素为初潮年龄晚。结论加强该地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健康指导和定期随访,对乳腺癌预防、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在社会完善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我国占地面积较广,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在我国国土面积之内,赋有较多地质复杂的地域,其中许多复杂条件下的地貌环境下都蕴含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然而许多赋有矿产资源的地方,其地质结构及条件都较为特殊,这对资源的开采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能够使现有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开采,必须对矿山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勘察对矿山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掌握,这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后续开采。由此可见,在矿山找矿的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想要将对矿产资源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对找矿技术进行合理的使用。基于此,本文围绕矿山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进行探讨,以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及各年龄段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AnalyticGmbh生产的AllergyScreen过敏原诊断试剂盒对705例诊断为过敏性疾病或可疑过敏性疾病患者检测人血清中过敏原,统计各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不同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705例患者,阳性345例,男女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前三位过敏原分别是户尘螨、牛奶、猫毛皮屑,婴儿组前三位分别是牛奶、猫毛皮屑、鸡蛋白,幼儿组前三位分别是牛奶、猫毛皮屑、户尘螨,3-8岁组前三位分别是户尘螨、牛奶、狗毛皮屑,8岁以上组前三位分别是户尘螨、屋尘、虾,不同性别组过敏原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大部分单种过敏原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户尘螨、牛奶、猫毛皮屑是佛山地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过敏原越复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地区25-35岁男性精液常规的检测结果,以期为不育症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1月到2021年7月时间内,在我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25-35岁男性患者658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以WHO第5版精液检查手册为标准,用赛司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分析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精子密度、液化时间等精液质量指标;结果:658份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中,501份精液体积≥1.5mL(占比76.13%);557份PH值≥7.2(占比84.80%);572份精子浓度(百万/毫升)≥15X106/mL(占比86.93%);484份总活力PR+NP≥40%(占比73.55%);483份前向运动精子PR≥32%(占比73.40%);623份精子总数≥39(百万)(占比94.68%)。平均直线速度为15.28±7.78 um/s;直线运动精子活率为27.8±15.8%。结论:我地区最佳育龄期男性精液质量与其他地区相比结果偏低,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地区藏族、彝族睡眠障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地震等灾害性事件后少数民族精神健康远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研究对象1126名,采用《一般健康信息登记表》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健康相关信息、美国精神诊断标准(DSM-V)进行诊断,《睡眠障碍流行病学检查登记表》登记睡眠状况,所有收集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放并回收问卷1126份,有效问卷共1076份(95.56%)。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较男性入睡困难、睡眠维持、早醒、睡眠困难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睡眠障碍中藏族较彝族早醒这一问题明显,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地震后稳定收入、吸烟、慢性病等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地区藏族、彝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生理及睡眠习惯对其影响较显著,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其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