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并评价其各自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8例我院自2016年3月份至2017年3月份收治拟行剖宫产的孕妇,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孕妇接受L2-3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实验组孕妇接受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记录分析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91.2%)相差不大,但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L3-4作为穿刺位点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产妇而言具有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采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384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划分,各192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按细节护理方式护理,比较两组对象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84例(95.83%),而对照组为150例(78.12%),二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总概率为9.37%,而对照组为25%,二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实施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药物的进展及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6年12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每组40例。其中每组麻醉方式分别采用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各10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等参数值;观察3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期是否有恶心呕吐发生。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对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及肌松药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术中循环相对平稳。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多种药物能更好发挥药理作用,达到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的效果。3种麻醉方法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护士加强麻醉药品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6年05月~2018年05月选取1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信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74例,给予常规麻醉管理,研究组有74例,予以麻醉护士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管理,比较两组麻醉准备时间。同时同期选择我院24名麻醉医师,根据不同麻醉管理办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对两组麻醉管理手段实施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分析数据,研究组静脉全身麻醉准备时间以及神经阻滞麻醉准备时间、椎管内麻醉准备时间均较短,与参照组麻醉准备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医师的管理满意度为(91.67%),与参照组麻醉医师的管理满意度(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士加强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力度,有利于麻醉质量提升,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对比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纳入本研究,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则结合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平稳后其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降低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并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手术治疗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工作。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别以单月、双月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接受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HR、SBP、DBP、术后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92.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室麻醉护士与麻醉师配合技巧对于提升麻醉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室接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神经外科手术室麻醉护士与麻醉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前接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全方位培训后接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5±1.5)岁,研究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7±2.3)岁,本文研究中主要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分别出现了1例皮肤瘙痒,1例皮肤瘙痒,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例,分别出现了2例皮肤瘙痒,3例皮肤瘙痒以及4例呕吐,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室麻醉护士与麻醉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后,麻醉护士与麻醉师直接配合度显著提高,在提升患者麻醉质量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应当在神经外科手术室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用于胸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胸部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将入选患者分成干预组及参照组,为参照组(53例)患者实施单纯全身麻醉术,干预组(53例)患者则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及常规指标。结果参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变化较大;干预组患者的吸入麻醉药物量、术中睁眼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讨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用于胸部手术中,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安全性也相对高于单独使用全身麻醉术,是胸部手术患者的理想麻醉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手术前、术后30min以及术后6h两组患者的皮质醇(C01)、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30min以及术后6h的CO1、E、NE以及FBG水平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各时间点CO1、E、NE以及FBG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min、术后6h两组CO1、E、NE以及FBG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接收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药速度不同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T6阻滞出现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短于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低血压值显著低于A组,且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晚于A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患者的最低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注药速度与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控制在15~20s之间,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较为持久,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