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阐明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发病1周内入院的MR扩散加权成像轴面上显示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患者46例,以15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9±12)岁,其中男2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6±11)岁,其中男98例。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高血压[63.0%(29例)比43.3%(68例),P=0.018]、冠心病[4.3%(2例)比17.8%(28例),P=0.042]、心房颤动[15.2%(7例)与5.7%(9例),P=0.036]、单侧肢体无力[17.4%(8例)比6.4%(10例),P=0.02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1,3)分比3(2,5)分,P=0.002]、梗死灶直径[(6±3)mm与(10±3mm),P〈0.01]、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4.3%(2例)比24.2%(38例),P=0.006]、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4.3%(2例)比17.8%(28例),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梗死灶直径较小,同侧MCA狭窄及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较低。
简介:摘要全自动单剂量口服药品摆药机,是根据医院信息系统传送的医嘱信息,将一次药量的片剂或胶囊自动包入同一个药袋内(即单剂量药袋)的设备。它的投入使用不仅实现了药房口服药品摆药的自动化,提高了摆药效率,保证了摆药的准确性,而且它还降低了药品摆药过程中对口服药品的耗损,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有效地解决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科室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为医院提高药品的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提供切实的保障,是今后医院药房发展的趋势。本文根据住院药房使用单剂量自动摆药机的运行情况,对质量管理、优点、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单气囊电子小肠镜的效果,探讨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47例,给予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并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检查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47例患者中,经口进镜18例,经肛门进镜16例,经口进镜后再经肛门进镜13例;进镜检查平均(44.2±1.8)min;检出小肠疾病26例,检出率55.3%。小肠镜检查中经过护理配合后,发生咽喉不适13例,轻微腹痛4例,30min内均自行缓解。结论临床应用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时,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给予护理配合,可促使检查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为规范血糖监测仪监测结果的记录和胰岛素注射的规范。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执行记录单。结果该记录单规范记录常规多点血糖监测结果和常规4个时段胰岛素治疗剂量与执行。结论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应血糖变化,胰岛素注射使用情况,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收集与所有与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效果比较有关的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临床研究62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6项是随机对照试验,其余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阈值测试结果提示单线圈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组(95%CI0.2~1.29;P=0.007)且单线圈组高除颤阈值发生率高于双线圈组(95%CI1.29~5.08;P=0.007),单、双线圈组室速/室颤时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次除颤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5%CI0.96~1.05;P=0.81),单线圈组总病死率略高于双线圈组,但是差异不显著(95%CI0.75~1.26;P=0.85),单、双线圈组电极故障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5%CI0.48~18.44;P=0.24)。结论单线圈除颤电极在阈值测试中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电极,同时单线圈除颤电极高阈值的发生比率高于双线圈组,两者在室速/室颤时一次除颤成功率、总病死率、电极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有6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仍需一定量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配包单的设计与运用。方法设计和制作打印配包单,增加填写栏目和条码粘贴区,配备于所有手术器械包中进行使用。结论打印手术器械配包单便于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手术器械的交接、清点和核对,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