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和C3肾小球病(C3G)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不典型APSGN患儿中C3G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病初符合APSGN诊断的10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诊断为APSGN者73例(APSGN组),诊断为C3G者27例(C3G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APSGN和C3G病初均可有链球菌感染史,2组发病年龄与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PSGN和C3G病初的临床表现有时难以区分,但C3G组肉眼血尿发生率(92.6%比69.8%)、肾病水平蛋白尿发生率(66.7%比30.1%)均高于APSGN组(χ2=5.583、10.960,均P<0.05)。实验室检查中,APSGN组与C3G组相比,白蛋白水平较高[(36.3±7.4) g/L比(28.9±6.8) g/L],三酰甘油[(1.2±0.6) mmol/L比(1.6±0.7) mmol/L]、血尿素[(7.6±5.6) mmol/L比(14.7±16.3) mmol/L]、血肌酐[(66.2±45.2) μmol/L比(120.1±170.3) μmol/L]、尿蛋白定量[(43.5±58.5) g/24 h比(319.2±994.8) g/24 h]水平均较低(t=4.655、2.738、2.241、1.624、1.448,均P<0.05)。治疗中,C3G组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均高于APSGN组(59.3%比12.3%、29.6%比1.4%)(χ2=23.15、19.22,均P<0.05)。随访中发现,C3G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转阴时间及补体C3恢复时间均长于APSGN组[51.1(14.3,90.0) d比14.9(6.0,15.5) d、218.3(60.0,277.5) d比65.5(27.0,82.5) d、127.9(60.0,180.0) d比38.2(13.0,53.6) d、129.3(55.5,225.0) d比39.1(24.0,51.0) d](U=2.395、2.730、2.890、3.054,均P<0.05)。结论对病初临床表现比较重,尤其是持续肾病水平蛋白尿的APSGN患儿,应高度怀疑C3G的可能性,必要时予激素治疗,积极完善肾活检及补体途径的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病因,及时调整治疗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肾小球疾病患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本次纳入实验研究的小儿患者有90例,对90例小儿肾小球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90例小儿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主要可分为孤立性血尿和肾病综合征两种,其中孤立性血尿患者有27例,占总数的30%,肾病综合征患者有18例,占总数的20%,其次病理类型还包括血尿、蛋白尿、单纯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90例患者病理特征基本正常率为20%,轻微病变为27.78%,明显病变为11.11%。结论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孤立性血尿,狼疮性肾炎和局部病灶节段性硬化多见于成年患者,儿童病理特征主要为轻微病变,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检查无法准确的进行疾病诊断,因此最佳的诊断手段为活检,提高疾病确诊率能够为患儿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0岁。以紫癜样皮疹起病,继而出现发热、乏力、血尿,血小板减少(96×109/L),血肌酐83.7 μmol/L,补体C3 0.593 g/L,补体C4 0.072 g/L,抗核抗体胞浆型1∶8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血培养阴性,超声心动图未见赘生物,胸部CT未见感染提示。病初诊断结缔组织病,予泼尼松60 mg每日1次、环磷酰胺100 mg每日1次治疗,最高体温降至38.5 ℃,复查血肌酐升高至113 μmol/L,予甲泼尼龙4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输液、环磷酰胺0.6 g每周1次静脉输液强化治疗,体温正常(37.3 ℃以下),血肌酐降至73.7 μmol/L,序贯口服甲泼尼龙并减量,减至每日早16 mg晚8 mg后病情多次反复,遂入北京协和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完善病因筛查,血培养多次回报微小单胞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见瓣膜赘生物及瓣周漏,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 g每8小时1次静脉输液,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7.3 ℃以下),出院观察,后外院行瓣膜置换术后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观察给予临床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52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C1组(观察组52例)临床在C2组患者基础上选择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肾小球肾炎患者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消极情绪缓解程度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获得有效改善。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消极情绪缓解程度评分等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选择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最终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凸显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