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时间:2019.05~2020.05;研究例数: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30名人员为一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降血压、降血脂及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则运用针刺及温和灸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比对,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脑卒中次数及后遗症期,而非独立相关因素为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结论:通过本文所诉治疗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其临床疗效受病程及脑卒中次数等原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妊娠恶阻的效果。方法:根据恶心呕吐妊娠专用量化表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连续针刺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3组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针刺对妊娠恶阻治疗前后症状有改善作用(P<0.05)。结论:针刺对于PUQE表评分中、重度患者妊娠恶阻症状改善明显,但仍需完善试验设计、扩大观察指标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境式体验教学降低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内一科的护生为研究对象,行历史对照试验;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护生为对照组,共72人,其中男14人,女58人,年龄(19.59±1.12)岁,实施传统带教教学;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护生为观察组,共76人,其中男17人,女59人,年龄(19.67±1.04)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境式体验教学。采用自制调查表统计两组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知识认知率。结果对照组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33%(6/72),观察组为1.3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13)。对照组的基础知识得分[(3.39±3.19)分比(11.01±3.03)分]、态度得分[(38.89±13.17)分比(43.28±10.09)分]、行为得分[(37.81±14.09)分比(68.39±17.15)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式体验教学可降低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提高针刺伤认知及预防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无创脑血管动态监测的重要超声技术,广泛用于针刺疗效评价及针刺穴位效应特异性研究。基于TCD检测结果可知,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不同的单穴或组穴,或施以不同针法,均可引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性变化,体现了针刺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应用TCD可为临床针刺方案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但相关研究在脑血流参数设定、临床设计、技术操作等方面尚存不足。应从优势病种、优势方案入手,进行大样本RCT,并注意与其他脑血流检测技术进行交叉对比研究,对针刺手法、针刺得气、刺激参数等影响因素开展规范化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在IVF-ET过程中,具有发生OHSS高危风险的患者辅助针刺疗法,探讨针刺疗法在降低OHSS发生的有效性。方法: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运用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中医针刺法结合中药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便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型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进行基础护理治疗)及基础脑卒中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加予腹部针刺及中药治疗,两组皆治疗2wk,5次/wk,对两组进行便秘症状评定标准的评分及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排便间隔时间,费力情况,便质评定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方案都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