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历来不乏争论,长诗创作于马嵬之变50年,此时唐王朝盛唐气象不再,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成为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的极大威胁。作者作为政治立场坚定的中央系的官员,站在中央集权的立场上,通过李杨情事,表现了对中央集权衰败的痛挽之情,实际上是一首一唱三叹的盛唐挽歌

  • 标签: 《长恨歌》 白居易 安史之乱 马嵬之变 诗歌主题
  • 简介:本文选取莎剧《无事烦恼》中的一首挽歌,从互文性视角出发,以翻译家朱生豪所译第二稿和第三稿的手稿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在微观互文性视角下,不论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用词韵律还是意象的选取等等,两稿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宏观互文性视角下,两稿文体截然不同,第二稿和第三稿都成功实现了语言的“穿越”,实现了“再语境化”,且译稿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两个译稿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莎剧精髓,而且还能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 标签: 朱生豪 《无事烦恼》 互文性 对比分析
  • 简介:在汉末六朝的历史记载中,人们将用于丧葬的挽歌作为日常的娱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学界一般认为体现了汉末六朝“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及时人对于生死问题的重视。然而.“以悲为美”实际上出于各时期皆有的审美本能,而以挽歌为乐的记载大量出现于汉末六朝时期则更关系到这一时代对于礼制和情感的思考。然汉末和六朝对这一相同现象的书写方式却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了这两个时期人们对于“情”与“礼”孰重孰轻的观念转变。

  • 标签: 挽歌为乐 汉末六朝 历史书写
  • 简介:NO.1一束睡在月亮上的信,被雪线拆阅难敌降约后的颓废一场困在树梢上的舞蹈,被炉火送终败北于酒杯旁的裙裾何况,还有偷情的邻居递来赞歌还有探子拐走妃子和情报还有下午茶,浇软阳光

  • 标签: 左岸 挽歌 王朝 组诗 颓废 赞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7
  • 简介:《平原》中的端方也正是毕飞宇带着这种自我超越的叙事冲动所进行的一次冒险,如何在小说叙事中建立自己的说服力呢,它还同样体现在《平原》中其他人物的个性之中

  • 标签: 中的乡村 乡村挽歌 历史中的
  • 简介:<正>一读姜贻斌的小说加深了我这样一个感受:真正的文学总是在对存在的追问中开始的。在姜贻斌1987年以前的那些朴素人情故事中,文学和存在的关系是一种线性的、平面的对应,创作主体没有能够为我们提供任何有独特性的思想或体验。1987年,在寻根文学落潮和新潮小说起浪的夹缝里,文化意识和开放观念的双重接受,使姜贻斌的小说开始呈现出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景观。尽管依然是传统的形式,依然是细致入微的写实技巧,依然是走窑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依然的存在的怀疑和追问,使这一切都具备了某

  • 标签: 日常生活 民族文化 小说世界 文化阐释 原型 创作主体
  • 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其诗歌的成就在美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都影响不凡,声誉卓著。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就意味着对其思想、观点和人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从弗罗斯特的朋友友情与其诗歌创作的尊严去探讨其人性中更为坦率的一面,将有利于启发弗罗斯领域一定范畴的研究。

  • 标签: 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歌 情感 尊严
  • 简介:<正>“大房子”是近两百多年来爱尔兰农民对英裔爱尔兰人庄园邸宅的俗称,今天仍这么叫。“大房子”文学描绘英国殖民主义文化的衰落和传统观念的消亡。殖民者浑浑噩噩,运数殆尽,扬幡招魂。作品以艺术形象刻划他们濒于死亡时的绝望心理。最初,“大房子”仅仅作为一种题材,出现在作家的作品里。1800年,玛丽亚·埃奇沃思(MariaEdgeworth,1767—1849)发表《拉克伦特堡》,通过管家萨迪回忆拉克伦特家族三代人愚蠢和堕落的种种事迹。“拉克伦特”的原文是Rackrent,意思是“几乎与产出相等的高额地租”。书名就骇人听闻,地主的挥霍无度和对佃农的残酷压榨可见一斑。隔了近100年,萨默维尔(EdithSomerville,1858—1949)和罗斯(MartinRoss,1862—1915)合著的《真正的夏洛特》问世后,“大房子”文学渐臻成熟,主题逐步突出。《真正的夏洛特》这部长篇小说从主人公夏洛特·马伦的遭遇和挫折反映面临

  • 标签: 大房子 爱尔兰人 约翰斯顿 长篇小说 挽歌 《病玫瑰》
  • 简介: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写出了处于封建家族中的女性的生存境遇,从她们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传统家族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这种弱势地位源于她们自我奴化的思想,她们甘于做男性的依附。

  • 标签: 家族文化 张爱玲 林海音 女性解放
  • 简介:<正>欧洲专业汉学的出现始于1814年,以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授席位为标志,从雷慕沙再到儒莲、伯希和、葛兰言和戴密微,欧洲汉学多以古典中国为研究对象,专业条分缕析,注重文本分析与文献考据;而1877年6月,耶鲁大学设立汉学教授席位则标志着美国汉

  • 标签: 列文森 汉学研究 古典中国 深层机制 戴密微 伯希和
  • 简介:歌剧咏叹调《花之歌》是抒情戏剧男高音的重要曲目。通过历史背景还原、戏剧内涵解析和音乐元素探究以求得对《花之歌》较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卡雷拉斯和考夫曼两个权威演绎版本进行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是歌唱者将《花之歌》的演绎建立在理性认知和感性把握相统一基础上的必由之路。

  • 标签: 《花之歌》 历史背景 戏剧内涵 音乐分析 版本比较
  • 简介:看姚丽的短篇小说《审判》,不禁让人想起蒋韵的《行走的年代》、黄咏梅的《小姨》等小说,因为它们都是怀念那个已然逝去的20世纪80年代的。正如孟繁华在《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下文未注出处的孟文都引自该篇)中所说:"近年来,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新书写正在学界和创作界展开。"那么,

  • 标签: 短篇小说 城市文学 黄咏梅 孟繁华 八十年代 创作界
  • 简介: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秀作品,在这篇作品中渗透着老舍创作中的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老舍先生对民族文化中的精细、含蓄、韵致的美非常欣赏和挚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精细、含蓄、韵致的美正在逐步的消失.老舍先生对这种美的丧失既充满了哀怨又元可奈何.是为传统文化中这种美的丧失唱的一曲缠绵、哀怨的挽歌.作者试图从的取材、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加以说明.

  • 标签: 挽歌 | 老舍 民族文化意识
  • 简介:极“左”路线摧残下众多知识分子心理和灵魂颓退销铄经历了如下过程:首先,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和自虐阶段,已经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丧失了人的尊严,粉碎了原有的智慧;其二,随着无休止的运动和批斗,使他们在出卖自己的同时,开始了对别人的出卖,在“文革”中形成了空前的自我厮杀,造成了民族心理的大变态;其三,知识分子在心灵粉碎堕落的同时,又面临着肉体也被毁灭的危险。经济贫穷,盛行封建迷信没有法制可言,劳改农场干部素质低下,是造成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极“左”路线 丧失品格 自我厮杀 肉体毁灭 原因
  • 简介:作家云岗的中篇小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原载《延安文学》2018年第1期)讲述了秦地的孔庄,因种种原因日趋凋敝,村主任以给村子增添生气为名,联络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在外面混得阔绰的年轻人,重启搁置多年的“请神”活动。这一活动将孔庄三代人撮合在一起,并得以淋漓尽致地表演。

  • 标签: 中篇小说 乡村文化 随感 挽歌 《延安文学》 村主任
  • 简介:《两瓶酒》中的巫叔、父亲和"我"等人都存在不同方面的人物设置错位,但在种种错位中又隐藏了巫叔一辈和"我"一辈情感的本位,错位与本位形成了冲撞。小说在实现错位和本位的动态平衡下,呈现出日常而荒诞,悲而不伤的审美效果,传达出作家对疼痛的抒写和对人性的思考。

  • 标签: 《两瓶酒》 错位 本位
  • 简介: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常被誉为英国18世纪、甚至是英国历来诗歌中最好的一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笔者所选的三个中译本中既有大家神来之笔。也有翻译爱好者牛刀小试之作,风格有别。特色不一。本文拟从意境传达的角度分析三个译本,从而探讨最适合表现原诗韵味的译文形式。

  • 标签: 意境 韵味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