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162例腹痛小儿常规腹部多切面扫查,排除其他疾病,重点检查右下腹及脐周等肠系膜分布区,观察并记录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数量及长短轴比值(L/S),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内部血流情况。经抗炎治疗7-10d后复查彩超,并将治疗前后的图像特点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62例患儿均在腹腔内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多发(4-8个),为密集型或串珠分布。长径大者21mm,小者6mm,纵横比(L/S>2)。CDFI可见星点状、棒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RI(0.65±0.03)。复查结果显示淋巴结明显减少或缩小。结论高频彩超能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对临床诊断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愈后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06-2015.06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8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回顾性探析其超生声像图特征,其中9例患儿为复发性肠套叠;67例患儿存在肿大淋巴结设为研究组,21例患儿未有肿大淋巴结。结果本组88例肠套叠患儿中,研究组患儿肠套叠的复发率11.94%(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1/21),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导致肠套叠,特别是复发性肠套叠的关键原因,超声检查可扫查出肠系膜内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诊治提供确切的依据,进而降低肠套叠的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9-2012.9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208例(观察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及治疗后随诊,并与同期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腹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实性低回声结节,呈椭圆形,皮髓质分界清楚,边界清晰,可见淋巴门结构,纵径均大于1.0cm,纵径/横径≥2,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节内可见规则走形树枝状血流,经过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肿大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对照组儿童的腹腔内也可见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结节较小,皮髓质分界清楚,边界清晰,可见淋巴门结构,纵径均小于1.0cm,纵径/横径>2,彩色多普勒淋巴节内血流显示不清。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共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被研究对象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在95%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且观察组在99%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超声诊断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鉴别价值,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被确诊的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①观察组的长径、短径分别为(1.60±0.38)mm、(0.77±0.23)mm,对照组分别为(0.81±0.18)mm、(0.42±0.07)mm,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血流较多,对照组则无;②60例患儿经治疗后,其中48例患儿的病灶明显缩小,12例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中,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谈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65例腹痛小儿常规进行扫查,重点扫查右下腹及脐周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形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结果在脐周及腹腔内可探及数枚椭圆形低回声结节,长径/短径>2,长径>1.0cm,短径>0.5cm,彩色多普勒均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诊断、治疗及治疗后的随访观察中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评价CEUS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62例患者,共62个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观察淋巴结位置,淋巴结大小、长径(L)/短径(S)值、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根据淋巴结最大径分为≤20mm组和>20mm组,并分析其CEUS的增强模式。结果62个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常规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回声不均匀减低,其中19个(30.6%)可见点状或团状钙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增强模式有3种:环形增强29个(46.8%),不均匀增强21个(33.9%),无增强12个(19.3%)。≤20mm组以环形增强型为主,>20mm组以不均匀增强为主,2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34)。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以环形及不均匀增强为主,不同大小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模式不同,CEUS可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他们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然后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78例肿大淋巴结患儿中37例右下腹、16例左下腹、25例脐周;肠系膜淋巴结多呈簇状、串珠状分布,长径范围在0.5-3.5cm,长径与宽径的比例在1.5-2.0,数量范围在3-15个,普遍在3-8个。随访结果发现,有69例患儿的淋巴结影像图消失,而剩余的9例患儿淋巴结数量较前减少或范围缩小。结论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时,为其提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仅可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直观、清晰的呈现,而且还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续的治疗及康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