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儿科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6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超声示脐周及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32例(47.1%),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24例(35.3%),左上腹及脐周见肿大淋巴结12例(17.6%);肠系膜见淋巴结融合征象33例(48.5%)。超声显示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内部有低回声,髓质回声略偏强,皮髓质分界欠清晰,其中肿大淋巴结最大28.5mm×14mm,最小10.5mm×5mm,CDFI探及淋巴结内部存1条细小彩色血流信号,由淋巴结门向淋巴结内伸入。经临床证实,本组68例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95.6%),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3例(4.4%)。经临床治疗后2~3个月后复查超声,所有患儿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治疗15d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彩超可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首要检查手段。采用中西医结果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和呕吐。此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共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分析观察诊断结果。结果80例儿童患者的声像图显示,所有患者腹腔中都可以观察到肿大淋巴结(大于两枚),淋巴结的最大切面长轴径和短轴径的范围分别为10~25mm和5~12mm,纵横轴长度之比(长轴径/短轴径)大于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能够观测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诊断准确、检出率高的优势,能够为病因分析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准确的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提出主要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并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例中均经采用B超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少许的盆腔积液,经应用抗炎等对症处理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用药1周后病情显好转,全部病例痊愈出院,门诊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症状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所以应特别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且有加剧时应注意是否有急性阑尾炎情况,应及时检查或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显示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多在右下腹,占比为71.15%(37/52),然后是脐周部位,占比为23.08%(12/52),其余部位占比为5.77%(3/52)。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纵横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淋巴结的数量大多为多发多于对照组,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而对照组淋巴结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血流信号稍微出现星点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超声诊断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手段,可对医师的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 M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哑铃型M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7±2.8)岁;多以腹痛(13例)和呕吐(11例)为主要症状,术前进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15例均提示腹部包块,9例诊断为ML; 9例完善腹部CT检查的患儿中6例诊断为ML;患病时间范围为21 h至2年。分析总结该类型ML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进行了急诊手术,5例选择行择期手术;其中7例进行腹腔镜囊肿切除术,3例进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5例进行开腹手术。术中可见15例患儿有11例合并并发症,其中9例合并肠扭转,3例合并囊内出血、感染,3例合并肠梗阻。13例患儿将肠系膜囊肿及所属肠管一并切除,切除肠管长度范围为5~50 cm;1例予肠系膜囊肿大部分切除+残余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单纯切除肠系膜囊肿。对肠扭转患儿予扭转复位后均未见肠管坏死。出院后对所有患儿随访6~54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哑铃型ML多以急腹症就诊,常合并并发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与案例走访所得数据分析,选取 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和 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 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超过 3个肿大淋巴结,沿淋巴门有血流信号分布,长横径之比在 1.5以上,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多在 0.65以上,而对照组 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诊断发现仅有 5例儿童存在淋巴结 1~ 2个,淋巴结长径都小于 0.7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少。结论: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过程中,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与案例走访所得数据分析,选取 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和 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超声诊断对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 3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超过 3个肿大淋巴结,沿淋巴门有血流信号分布,长横径之比在 1.5以上,分流血流的阻力指数多在 0.65以上,而对照组 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诊断发现仅有 5例儿童存在淋巴结 1~ 2个,淋巴结长径都小于 0.7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少。结论: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过程中,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