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抗菌药物治疗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4月-2022年12月,并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90),偶数设为观察组(n=90)。对照组未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行药学干预对两组用药疗程和费用、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用药率、联合用药率和病原学检测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用药疗程、抗菌药物费用、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他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和联合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病原学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同时,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探讨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用临床医学干预的影响。方法: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22年4月-2023年2月的144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当中设置72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干预,而实验组当中的72例患者采取的是临床药学干预的措施,在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得出临床药学干预的应用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采取临床药学干预措施,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78%;远低于对照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3.9%,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远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7%,实验组的干预满意度为95.83%,远高于对照组干预满意度76.38%,数据对比存在着明显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为老年腹外疝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50例腹外疝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治疗,以随机数字表将编序后患者分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物治疗,各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事件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外疝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及术后并发症事件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接收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98例,将2022年1~6月没有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7~12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预防用药与无适应症用药人数比对照组低,预防用药合理与用法用量合理人数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单一用药人数比对照组高,联合用药人数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通过循环的评估、改进和控制,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全面分析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的目标。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药房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过程中实施药师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处方调剂过程中是否实施药师干预,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60例研究对象在处方调剂过程中不实施药师干预;研究组中60例研究对象在处方调剂过程中实施药师干预。对比不合理处方、投诉事件发生率、用药期间干预模式满意度、联合用药情况、用药费用、药品调配时间、取药等候时间。结果 研究组不合理处方、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联合用药情况、用药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品调配时间、取药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房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过程中实施药师干预,可减少联合用药,降低用药费用,缩短药品调配时间、取药等候时间,降低不合理处方和投诉事件发生率,使患者对调剂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路径。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减少滥用和误用的情况,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路径思考包括制定指南、加强医生培训和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监测和评估。这样可以确保抗菌药物在儿科治疗中的科学合理应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280例纳入研究,通过双色球的方式均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前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后者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综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43%,而对照组为68.57%,差距明显(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概率为5.71%,对照组为16.5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距明显(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且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能够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因此提高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刻不容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合理用药指标中采用持续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和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收集对象为儿童、产妇和65岁以上老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1080份样本资料,前一时间段患者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前),后一时间段开展持续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后),对比并统计处理合理用药指标。结果:相对于处方点评前,患者实施处方点评后的合理用药情况更好,治疗有效率更高,用药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医院实行持续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可以提高合理用药指标率,保证治疗效果和用药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路径管理对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20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抗菌药物的选用和治疗以临床经验决定,观察组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费、抗菌药物费用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别占总DDDs的46.21%、52.73%、1.06%,对照组分别为32.91%、66.50%、0.59%。观察组患儿总DDDs,总住院天数略低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方式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将2组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12%)高于参照组(75.61%),不合理率(4.88%)低于参照组(24.39%),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92.12±3.69)分、用药依从性(94.52±1.66)分均高于参照组(84.96±4.28)分、(86.13±4.12)分,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7.07%),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中使用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药学干预应用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的观察患者为我院抗菌药治疗240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药学组与非药学组,选择管理方法分别是药学干预和没有使用药学干预,对照两组干预方法效果。结果:(1)药学组和非药学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比较,药学组是14.16%,非药学组是1.66%,(x2=16.302,p=0.002),结果有差异。(2)药学组和非药学组抗菌药使用时间、使用满意度比较,药学组是9.35±0.87(d)、87.45±8.93(分),非药学组是16.23±1.45(d)、71.25±7.10(分),(t=5.669,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药学干预应用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过程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