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该论断具有深刻的涵义:不能把贫穷当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人民群众折腾得越来越穷的做法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体现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该论断的提出,澄清了被"文革"搞乱的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在新形势下吹响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的时代号角,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简介: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构架、科学内涵、理论特征、理论创新、理论纬度、地位意义、实践路径等方面。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党的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筑牢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本质是党性教育,核心是思想教育,落脚点是提升党员服务人民和社会能力的实践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把握其科学内涵与丰富的内容体系,具体应从理论、制度、精神、历史、思想和实践等视角加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落实党员廉政法制教育,提升党员的法治意识;加强党员“四个自信”教育;强化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党史国史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党员的精神价值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难题。
简介: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舆论又处在这个主战场的最前沿,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但是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媒体存在主体客体化的缺场。由于网络舆论引导缺场,在网络日常生活境域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化的错误意识形态殖民,在网络非常时期呈现出群体极化的网络舆论围攻。缺场的根源在于网络意识形态自身的双重遮蔽性以及舆论引导者绝对话语权的消解和"高级黑"绑架。为超越网络舆论引导的缺场,应做到360度的网络在场,给互联网种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植被;开展网络群众路线,促进群众的"微言"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义"的统一;建构交往理性,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统一战线。
简介:《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开始参与现实的政治生活,初次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并取得了关涉物质利益难题的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他得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和法是维护有产者私人利益的物质手段,社会群体的物质利益分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对立,共产主义应以最贫苦居民阶层的真正物质利益为基础,物质利益关系是隐藏在各种社会关系背后的客观本性等结论,展现出以物质利益理论为其思想主题的鲜明特点。这些思想成果不仅为马克思后来以物质利益为视角并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观察分析历史活动提供了基本前提,而且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科学调处社会利益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南、方法导向和价值原则。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就要保持定力、耐心和韧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发挥法治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注重发挥良好政治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空间上、时间上两个向度。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中,时间向度上的推进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时代对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方针的确定以及邓小平理论形成具有重大影响。邓小平对时代最伟大贡献在于提出了两个新的重要判断:“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揭示了时代特征的重大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经济根源。邓小平理论一系列重要论述也是对时代变化及其规律性在认识上的回应。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认识的重大转变,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对于三大规律的深化认识突出地表明,我们的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正在实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时代的跨越。这个跨越生动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力。而邓小平正是推动实现这一时代跨越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