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活体实验探索内镜超声引导下哑铃样金属支架(LAMS)置入后胆囊取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体重30~35 kg小型猪6头,静脉麻醉下经腹部开放手术于胆囊内分别置入直径0.8~2.0 cm无菌人结石2~4枚,缝合胆囊及腹腔。造模成功后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LAMS。超细内镜经胃越过支架进入胆囊后寻找结石并取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预防胆漏。再以普通内镜拔出LAMS,金属夹封闭胃壁创面。观察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头猪在内镜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LAMS,超细内镜顺利进入胆囊,取石网篮取出直径小于1 cm结石,大结石经激光碎石后完全取出。操作总时间为87~128 min。术后观察无出血、穿孔、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另1头猪置入LAMS失败,由于先行EST加ERBD,造成胆囊体积缩小并远离胃腔,穿刺困难。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胆囊置入LAMS后超细内镜取出胆囊结石技术安全可行,可为行胆囊切除术困难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暴露与成年居民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2014年,以广西某有色金属矿业污染区的5个重金属污染村作为研究现场,招募到310名符合标准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血镉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等信息。根据血镉水平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四组(以Q1组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功能指标与血镉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9.2±15.4)岁;男性为112名(36.1%);血镉水平G(95%CI)为3.72(3.43~4.02)μg/L;肝效应指标TBIL、AST、ALT及GGT的异常率分别为17.4%(54例)、19.7%(61例)、10.7%(33例)及11.9%(37例)。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后,与血镉水平Q1组对象相比,Q4组对象AST发生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值为2.92(1.07~7.98)]。结论该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水平高于我国一般人群参考值;镉暴露与AST异常有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58例因胰腺假性囊肿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11例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为病例组;47例X线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病例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1/11),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100%(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手术操作时间(15.82±5.528)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22.62±7.820)min(P<0.05)。结论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哑铃样金属支架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时间短、无X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MM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靶向MMP1的小干扰RNA(siMMP1)和阴性对照siCON,并在肝癌细胞株HepG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中进行转染,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验证敲降效率。在HepG2中进行siMMP1和siCON转染,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siMMP1组和siCON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两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MMP1 mRNA在肝癌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248±0.038比0.075±0.010,t=7.566,P<0.05),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MMP1 mRNA的肝癌患者较低表达MMP1 mRNA的患者有更短的总体生存时间[风险比(HR)=1.987,95%可信区间(CI):1.623~2.287,P<0.01]和无病生存时间(HR=1.413,95%CI:1.114~1.852,P<0.05)呈负相关。siMMP1和siCON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 h后,siMMP1对HepG2细胞MMP1 mRNA表达的抑制率为(8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3,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在转染后siMMP1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124±19)个比(243±27)个,t=6.1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在转染后siMMP1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96±7)个比(144±14)个,t=5.3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P1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下调MMP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在闭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创面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因消化道病变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并使用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夹闭手术创面的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缝合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59.2±9.0)岁,胃病变4例,结肠病变2例。ESD术后创面直径(2.7±0.9)cm,缝合时间(8.8±1.8)min。患者均使用1枚组织牵拉夹,使用金属夹3~11枚,平均7枚;除1例升结肠病变患者出现术中穿孔,余无术中或术后出血;患者术后住院(4.2±1.5)d。结论内镜下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能有效、安全地闭合ESD术后创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在广州市城区开展横断面调查,对4 15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运动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并进行遗传变异检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MP2基因遗传变异(rs243865和rs7201)、遗传风险评分(GRS)等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化值的关联。通过逐步法分析标化体重指数(BMI)对于GRS等级与标化血压的中介效应,并采用回归模型的相乘项评价运动与GRS等级对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4 155名中小学生,男性2 132名(51.3%)。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分别为1 401名(33.7%)、1 422名(34.2%)和1 332名(32.1%),年龄分别为(8.2±0.3)、(13.1±0.4)和(16.2±0.5)岁。调整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后,与rs243865 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CT基因型携带者舒张压高0.461个标准差(显性模型β=0.461,95%CI 0.199~0.723)。与rs7201 C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AA/AC基因型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0.147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47,95%CI 0.014~0.279)和0.171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71,95%CI 0.039~0.304)。每增加1个GRS等级,收缩压升高0.151个标准差(β=0.151,95%CI 0.029~0.272),舒张压升高0.242个标准差(β=0.242,95%CI 0.120~0.363)。BMI的中介效应分别占GRS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总效应的28.3%和12.6%。控制BMI后,GRS对舒张压的直接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高强度运动不足(<0.5 h/d)与GRS对收缩压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项β=0.518,95%CI 0.088~0.949,P=0.018)。结论MMP2基因rs243865和rs7201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存在关联,肥胖在其中可能具有中介作用,运动不足和MMP2基因遗传变异对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的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P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系统发育分群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分离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MIC ≥ 2 μg/ml)的ExPEC菌株。改良Hodge试验(MHT)对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确证。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NDM。Sanger测序法检测各碳青霉烯酶基因亚型。采用MLST分型和系统发育分群对PCR检测出的产NDM ExPEC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ExPEC菌株20株,其中产NDM ExPEC菌株15株。MHT检测产NDM ExPEC菌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0.0%(12/15)。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1株(73.3%)产NDM-5型,4株(26.7%)产NDM-1型。系统发育分群结果显示,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3株属于A群,2株属于D群。MLST分型结果显示,ST410是产NDM ExPEC菌株中检出率最高的ST型(5株,33.3%)。结论本院绝大多数产NDM ExPEC菌株属于毒力较小的系统发育群,应加强院感监测,防止高危克隆ST型的暴发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就诊的RA病例123例,其中男25例,女98例,中位数年龄60岁;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53名,其中男12名,女41名,中位数年龄55岁。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空腹外周血的MMP-3、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水平,记录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ROC曲线等统计方法,分析两组结果差异、相关性分析及血清MMP-3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RA组血清MMP-3水平为(79.71±123.5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30±14.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P<0.001)。RA组患者血清MMP-3与ESR、hs-CRP、DAS28均具有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0.372,0.405,P值均<0.001)。血清MMP-3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5,取诊断界限值为32.5 ng/ml时,敏感度为64.44%,特异度为75.76%。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升高,与RA疾病活动度高度相关,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疾病预警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3种方式同期平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门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2月期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内镜下同期平行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 Ⅱ~Ⅳ型)的118例患者资料。按照支架放置方式分为3组:双侧支架均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long long-stent by stent,LL-SBS)组(53例)、单侧支架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long short-SBS,LS-SBS)组(53例)和双侧支架均不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short short-SBS,SS-SBS)组(12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支架通畅期、内镜下双侧胆管再干预成功率和生存时间。结果3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51/53)、98.1%(52/53)、91.7%(11/12),支架通畅期分别为9.2个月(8.0~10.3个月)、11.6个月(6.8~16.4个月)、8.1个月(3.7~12.5个月),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7个月(4.6~8.8个月)、7.6个月(5.7~9.4个月)、7.1个月(0.7~13.6个月),以上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下双侧胆管再干预成功率上,LL-SBS组为12/13,LS-SBS组为0/10,SS-SBS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平行放置胆管双侧金属支架是治疗肝门胆管恶性梗阻的一项有效的内镜引流技术;双侧支架均跨越十二指肠主乳头的方式可以提高双侧胆管再干预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骨肿瘤因部位不同,切除后导致的大范围骨缺损形态不一致,个体差异大,针对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人工假体重建是现有机械加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如何提高假体-骨整合质量也是研究的热点,因整合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重建效果。而3D打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适形匹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形态,并可通过假体-骨接触面的特殊制造技术促进假体-骨整合,因而能够有效解决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重建的现有问题。目前3D打印金属假体已广泛应用于骨肿瘤切除重建领域中,如骨盆、肩关节周围、长骨骨干、踝关节周围、肘关节周围、腕关节周围、骶骨及脊柱骨肿瘤的切除重建。在骨盆、骶骨及脊柱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相对成熟,重建效果良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针对特定骨缺损形态定制3D打印假体制作周期较长,对肿瘤患者来说其应用存在时效性差的不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8例ESCC患者行根治术后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62、LC3及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敲低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STAT3,Western blot检测LC3、P62、STAT3、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2、STAT3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2.5%比37.5%,66.7%比33.3%,χ2=13.520、23.120,P<0.05),LC3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5.4%比64.6%,χ2=18.000,P<0.05);P62、STAT3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1.520±1.172比0.980±2.539,1.320±1.163比0.860±2.560,t=7.453、7.337,P<0.05),LC3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0.957±1.074比1.587±2.630,t=8.525,P<0.05);STAT3与P62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38,P<0.05),与LC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00,P<0.05),P62与LC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85,P<0.01)。P62、LC3、STAT3与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P62-T分期2=5.581,χP62-临床分期2=6.817,χP62-淋巴转移2=5.689;χLC3-T分期2=6.947,χLC3-临床分期2=6.919,χLC3-淋巴转移2=9.108;χSTAT3-T分期2=5.270,χSTAT3-临床分期2=7.054,χSTAT3-淋巴转移2=6.000;均P<0.05)。敲低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STAT3后,敲低组(ShSTAT3-1和ShSTAT3-2)中JAK2、p-STAT3、STAT3、P62的表达低于空载组(0.300±0.190、0.430±0.190比1.273±0.114,0.520±0.120、0.410±0.070比1.070±0.200,0.430±0.060、0.500±0.080比1.000±0.170,1.185±0.125、0.847±0.067比1.793±0.130),LC3的表达高于空载组(1.527±0.197、1.410±0.170比0.221±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JAK2/ShSTAT3-1=7.613、tJAK2/ShSTAT3-2=6.597,tp-STAT3/ShSTAT3-1=4.084、tp-STAT3/ShSTAT3-2=5.395,tSTAT3/ShSTAT3-1=11.640、tSTAT3/ShSTAT3-2=8.660,tP62/ShSTAT3-1=5.844、tP62/ShSTAT3-2=11.220,tLC3/ShSTAT3-1=11.260、tLC3/ShSTAT3-2=11.790,均P<0.05)。结论STAT3能通过调控P62和LC3,参与ESCC的进展。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是一种胶原酶,通过裂解靶蛋白的肽键来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负责降解关节软骨中的Ⅱ型胶原。在软骨动态平衡过程中,合成代谢反应(如Ⅱ型胶原的产生)和分解代谢反应(如MMP-13对软骨结构的破坏)的平衡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的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骨关节炎的软骨丢失通常是平衡失调所导致。目前对影响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因素尚未完全了解,无早期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方案可用,鉴于此,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对有关MMP-13调控网络的深入研究,以探讨MMP-13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寻找治疗骨关节炎更有效的靶点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小鼠肠道通透性变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将BALB/c新生幼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NC组)、BA模型组(BA组)、肠道高MMP-7对照组(MNC组)和BA肠道高MMP-7组(MBA组)。采用腹腔注射轮状病毒和anti-Ly6G抗体建立BA纤维化模型;通过向空肠内注射MMP-7纯化蛋白构建肠道高MMP-7环境。完成各项指标检测,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细菌易位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BA组和MBA组血清MMP-7水平[(2.28±0.21)、(2.35±0.23) ng/ml]显著高于NC组[(0.48±0.11) ng/ml,t= -29.866、-28.853,P<0.05];MNC组和MBA组的回肠液[(0.71±0.12)、(0.68±0.10) ng/ml]和大便MMP-7水平[(0.48±0.07)、(0.43±0.06) ng/ml],均显著高于NC组[(0.10±0.04) ng/ml,t= -19.273、-21.542,P<0.05;(0.06±0.02) ng/ml,t= -21.118、-23.087,P<0.05]和BA组[(0.08±0.02) ng/ml,t=-20.948、-23.932,P<0.05;(0.05±0.01) ng/ml,t= -22.131、-24.552,P<0.05]。BA组和MBA组的血清FITC-Dextran浓度[(74.58±2.30)、(95.75±5.28)μg/ml]和细菌易位率(43.33%、73.33%),均显著高于NC组[(42.50±2.30)μg/ml,t= -38.172、-35.828,P<0.05;10.00%,χ2=8.523、24.754,P<0.05];MBA组血清FITC-Dextran浓度和细菌易位率高于BA组(t=-14.236,P<0.05;χ2=5.554,P<0.05)。BA组和MBA组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均显著低于NC组[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0.47±0.13)、(0.45±0.06)倍比1.00倍,t=16.265、33.576,P<0.05;平均吸光度值:0.10±0.01、0.09±0.01比0.21±0.02,t=22.423、20.390,P<0.05]。MBA组E-cadherin表达显著低于NC组和BA组[(0.40±0.09)倍比1.00、(0.95±0.11)倍,t=24.570、15.232,P<0.05;0.07±0.01比0.23±0.05、0.21±0.02,t=12.842、30.444,P<0.05]。结论小肠内注射MMP-7可模拟BA术后肠道高MMP-7环境,肠道MMP-7进一步加重BA小鼠肠道通透性,可能与肠道E-cadherin、Claudin-1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源化膜金属蛋白酶——含有TRAB结构域的蛋白2A(TRABD2A)单克隆抗体对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储存库细胞的作用效果,建立基于TRABD2A阻断抗体的全新HIV-1储存库检测方法。方法2021年5—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研究对象51例。其中健康者2名,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cART组)41例,未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no-cART组)8例。采用噬菌体展示库技术构建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分别处理HIV-1感染者、未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T淋巴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单分子免疫阵列检测技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含量,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处理后细胞的活化和病毒基因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病毒释放量和表面活化标志CD25、CD69、HLA-DR(人类白细胞DR抗原)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的PBMC经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处理后检测HIV-1产量,未处理组为0(0,440),使用负抗体所释放的病毒量为0(0,39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正抗体所释放的病毒量为1 259(0,4 269)和3 142(1 292,5 060),与使用负抗体所释放的病毒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健康对照者PBMC对感染者PBMC进行倍比稀释,经正抗体处理后病毒释放量等比例下降[未稀释、稀释5、25、125、625倍对应的HIV-1产量分别为4 670(3 339,7 697)、1 860(1 509,4 615)、1 550(1 150,2 680)、602(255,1 441)、2(0,37)]。且TRABD2A单抗处理后的细胞静息状态与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处理组与正抗体-1处理组的CD25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89±1.31、4.60±1.74,CD69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0±1.27、2.18±0.51,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6±3.78、8.79±3.42;P均>0.05),未处理与正抗体-1的病毒群抗原基因(Gag)表达量分别为1和0.82±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阻断TRABD2A的蛋白活性,可在不改变细胞静息状态和全基因组转录水平的情况下,显著促进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储存库细胞释放子代病毒,且通过此方式所引起的储存库病毒释放量与储存库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y covered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s,FCSEMS)和多根塑料支架(multiple plastic stents,MP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置入FCSEMS或MPS的107例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CSEMS组54例,MPS组53例。患者由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内镜超声证实患有良性胆管狭窄。主要研究指标为狭窄缓解率,次要研究指标为狭窄复发率、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支架迁移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FCSEMS组和MPS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0.0(6.5,18.0)个月和12.0(9.0,20.0)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狭窄缓解率分别为87.0%(47/54)和83.0%(44/53),狭窄复发率分别为14.6%(6/41)和 23.5%(8/34),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8%(8/54)和11.9%(13/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支架迁移率分别为22.9%(11/54)和2.8%(3/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本效益分析表明,两组患者中位ERCP干预次数分别为2(2,2)次及3(2,4)次(P<0.001),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6.0(4.0,11.0)d和9.0(6.5,16.0)d(P=0.009)。两组患者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44 646元和51 35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SEMS在良性胆管狭窄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费用与MPS相似,但减少了ERCP干预次数和治疗周期,即使有一定的迁移率,仍可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RIU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的23例(34侧)RIU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例(1侧),女22例(33侧)。平均年龄(57.4±11.5)岁。术前中位血肌酐96.0(47.0~421.0)μmol/L。单侧输尿管狭窄12例,双侧狭窄11例。排尿后肾脏超声或CT检查评估患侧肾积水程度,平均肾盂宽度(2.3±1.1)cm。原发疾病包括宫颈癌17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和输尿管癌1例;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1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5例(7侧);留置双J管18例(27侧),中位留置时间18.0(2.0~84.0)个月,更换间隔时间5.0(1.0~12.0)个月/次。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总分99.0(59.0~126.0)分。Allium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确定输尿管全长狭窄8侧,中下段狭窄20侧,中段狭窄1侧,下段狭窄5侧;平均狭窄长度(15.9±5.9)cm。先行输尿管球囊扩张狭窄段[球囊压力2 533.1kPa(25ATM),时间3 min],当狭窄长度>6 cm时由上至下依次扩张,根据狭窄长度置入1~3根Allium输尿管支架。单侧输尿管置入3根支架6侧、2根支架18侧、1根支架10侧。X线下放置支架到位后释放,行逆行造影观察输尿管通畅性,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第1天复查血肌酐和腹平片,术后每6个月复查血肌酐、排尿后肾脏超声和腹平片,评估患者肾功能、支架位置和通畅性,记录患者USSQ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7±37.2)mi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血肌酐93.5(54.0~289.0)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5);肾盂宽度和USSQ总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血肌酐89.0(45.0~342.0)μmol/L,肾盂宽度(1.6±0.6)cm,USSQ总分66.0(50.0~105.0)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发生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3例(13.0%),为支架相关症状如腰腹痛、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保守治疗后均好转;Clavien-Dindo Ⅲ级4例(17.4%),分别为支架移位2例和支架结壳2例,行内镜手术治疗后2例支架移位患者好转,余2例因反复结壳拔除Allium输尿管支架并留置双J管。术后中位随访16.5(11.0~24.0)个月,21例(32侧,94.1%)保持输尿管通畅。结论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RIUS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较长期保持较高的输尿管通畅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带金属植入物患者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准确度的方法。方法利用具有金属伪影消减技术的CT模拟机对插入金属棒的CIRS调强模体和8例椎体中植入了钢钉并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扫描,在获得的常规CT图像、金属伪影消减技术CT图像及对其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的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在模体中比较单个射野及IMRT计划的计算结果与剂量测量结果,同时对患者IMRT计划中金属植入物及其伪影对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射野入射路径未通过金属区域时,单个射野的剂量计算误差为3.85%,通过金属区域时射野计算误差范围达4.46%~74.11%。IMRT计划中存在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时,其误差可能超出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计算误差随这种射野所占剂量权重的增加而变大。当采用密度填充及伪影消减技术处理图像后,上述单个射野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23%和0.89%~4.73%,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4%。若单独采用密度填充技术处理金属区域,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8%。基于常规CT图像的患者IMRT计划中,受金属植入物及其伪影的影响,实际靶区受到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处方剂量覆盖率较计划结果下降,危及器官剂量相近。结论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可能产生较大的剂量计算误差。如果植入的金属材料已知,在计划系统中对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能有效提高计划的剂量计算准确度。伪影消减技术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进一步减少剂量计算误差,对于配备这种功能的CT机进行带金属植入物患者的模拟定位时应作为常规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5(ADAMTS-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膝骨关节炎的关联性。方法连续收集洛阳正骨医院18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收集排除疾病诊断的100人。应用基因组变异服务器(GVS)网站选择ADAMTS-5基因共计15个SNP位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进行SNP分型,先行哈迪温伯格(HW)平衡检测,对符合HW平衡的SNP位点等位基因进行卡方检验及单体型分析,对基因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rs2249350位点C等位基因显著多于对照组[比值比(OR)=1.176,95%置信区间(CI)(1.025,1.351),P=0.016],A等位基因显著少于对照组[OR=0.761,95%CI(0.612,0.947),P=0.016];rs2249350位点AA基因型[OR=0.288,95%CI(0.124,0.669),P=0.004]及隐性基因模型[OR=0.348,95%CI(0.162,0.749),P=0.007]均与膝关节骨关节炎负相关;rs229054、rs2249350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构成GC、GA、AC共3个单体型区块,其中病例组单体型GC显著多于对照组[OR=1.259,95%CI(1.032,1.537),P=0.019],而GA则显著少于对照组[OR=0.763,95%CI(0.614,0.949),P=0.017]。结论ADAMTS-5基因rs2249350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致病性因素,A等位基因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rs2249350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保护性基因型,降低患病风险,且A等位基因可能为隐性基因,隐性遗传;rs229054、rs2249350位点GC单体型可能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致病性因素,而GA单体型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该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固定与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82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者资料。男61例,女21例;年龄范围值为8~15岁;左侧39例,右侧43例。骨折Salter-Harris分型:Ⅱ型25例,Ⅲ型8例,Ⅳ型4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42例(采用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固定)和B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时间、总治疗费用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摄双侧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两组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儿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术后随访18.0(16.0, 21.3)个月,B组患者术后随访16.0(13.0, 20.0)个月。A组总治疗费用[2.7(2.5,3.3)万元]显著多于B组[2.3(1.9,2.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2.4±34.3)、(101.0±4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侧和健侧的胫骨远端外侧角分别为89.5(88.0,91.0)°、89.7°±1.8°,B组患侧和健侧的胫骨远端外侧角分别为90.0(88.3,90.8)°、89.5°±1.8°;A组患侧和健侧的胫骨远端前角分别为81.9°±1.8°、81.8±1.5°,B组患侧和健侧的胫骨远端前角分别为82.0(81.0,83.0)°、82.1°±2.2°,以上项目患侧与健侧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浅表感染发生率[11.9%(5/42) vs. 0% (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骺早闭发生率[11.9% (5/42) vs. 5.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90.6±4.9)分]与B组[(92.1±4.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金属螺钉相比,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在固定效果、功能和影像学方面疗效相当,骨骺早闭风险无明显增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同时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总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