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正>维克多·雨果(1802-1885)一生勤于笔耕,留下了诗、剧、小说、美学理论等大量的著作,在小说创作上的代表作是三巨著《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这三部小说一方面通过对人类的精神意识、社会生活、自然现象所进行的广泛的描写与深刻的揭示,显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借助于艺术形象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宗教的冲突,体现了鲜明的冲突艺术美和生动的善恶

  • 标签: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认识价值 小说创作 宗教 自然现象
  • 简介:王熙凤,《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曹雪芹用浓墨重彩刻画出的一个“脂粉英雄”形象。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地位特殊,是贾府的实际当权者;她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贤淑、温顺的美德;她精明强悍善理家,有决断力,却为人刁钻圆滑、狡诈阴险,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她是一个“末世之才”,不仅代表了一类人,而且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阶层。王熙凤这一形象成为贾府上上下下错综复杂人物关系的一个聚焦点,也是曹雪芹完成《红楼梦》宏大结构的一个基点。

  • 标签: 曹雪芹 《红楼梦》 王熙凤 形象论析
  • 简介:鲁迅是擅长书写和描摹意象的高手,手杖意象作为鲁迅小说中出现不多,却独特深邃的塑造,无疑也值得仔细探勘。本文力图聚焦手杖意象及其变体,借此发现其隐喻层面的权力和话语关系,在揭示出它作为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逻辑张力的同时,手杖如何执行并纠正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的相关理论。

  • 标签: 鲁迅小说 手杖 权力
  • 简介:一本文不打算个别地谈论甜河的诗,而尝试做出总体性决断。这就意味着,读者将听不到戴白手套的铁道工人在诗行中的零敲碎打,甚至也调低了有如电视评论员那般擅长煽风点火的嗓门。本文想用简洁的逻辑对甜河的写作做出预断,如果碰巧存在一种适宜的批评语言,可以佑护这种见地不被声嘶力竭的时代混响所吞没,那将是再理想不过的事。

  • 标签: 摔跤 古典 批评语言 总体性 评论员 诗行
  • 简介:明末杨尔曾编撰的《韩湘子全传》,是一部集韩湘故事大成的小说。小说在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中塑造了韩湘形象,并使之定型。从表现形态上看,小说的道情渊源使韩湘形象呈现出带有民间文化旨趣的世俗倾向。韩湘形象的系统化,也为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序列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 标签: 《韩湘子全传》 韩湘 人物形象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将德里达关于米勒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和评论:正义、孤独、友谊、卓见。在对米勒进行论述的同时,德里达超越了一般性的对某人某事的评价,而是借此对以上四个概念做了精彩的哲学阐释;而在某些方面德里达的欲言又止,与论述所涉及的历史语境有关。本文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米勒,也会对德里达的哲思增一管窥。

  • 标签: 德里达 米勒 正义 友谊 孤独
  • 简介:生命意识与悲情体验是魏晋文人普遍的艺术感受。曹操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他的诗歌无论是反映民生疾苦、还是抒发功业理想、表达游仙之思都充满着悲情之思,呈现出悲惰之美。其成因是多元的,既有特定的社会因素,也有诗人性格的根据,又有以悲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

  • 标签: 曹操 诗歌 悲情美 审美认同
  • 简介:著名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由于描画现实细致入微以及所涉事件意义重大已经被誉为“‘9·11’小说的定义之作”。本文探讨了小说中所呈现的人与家园、人与记忆之间关系的主题,以及它在生态批评维度,尤其是在人类精神生态维度带给我们的启示。

  • 标签: 唐·德里罗 坠落的人 记忆 精神生态
  • 简介:汤显祖一生共创作了五部戏剧,"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在艺术上,从多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戏剧和史传传统,重点是不平则鸣的抒愤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以幻为真的创作传统。更多还原

  • 标签: 《牡丹亭》 不平则鸣 温柔敦厚 以幻为真
  • 简介:[译者附言:美学家、文艺学家尤里·鲍列夫是我国读者并不陌生的一位著名俄罗斯学者,其力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译成中文,且一版再版,在我国美学界、文艺学界颇有影响.2000年8月,鲍列夫应邀来华,出席了在西安举行的'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十分精彩的主题演讲,从美学高度对20世纪文学艺术发育的总体气象与基本特征,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评论,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相当大的反响.经作者授权,这里译出鲍列夫专门为这次研讨会撰写的论文<20世纪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特征以及新世纪的前景>的第一部分以飨读者.]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创作 特征 艺术文本 艺术作品 作品语义
  • 简介:<正>本世纪30年代,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因创作了描写中国人生的小说《大地》三部曲,而处在世界性荣誉和中国式责难的两极之中。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部史诗式的作品,又以自身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引起中国读者对其价值的思考。从偏见中脱颖而出

  • 标签: 赛珍珠 《大地》三部曲 中国农民 “自我” 作品 革命者
  • 简介:《盗梦空间》是精神分析理论在艺术领域的成功演绎。影片对人类的无意识进行大胆的开掘和想象。从精神分析角度入手,我们不仅可以从内容方面发现影片的无意识症候,勘透主人公柯布的人格冲突,诠释费雪的"俄狄浦斯情结";而且可以从形式方面探索影片是如何体现这种无意识症候的,即运用"梦的生产"理论阐释影片中的象征和隐喻。

  • 标签: 人格冲突 俄狄浦斯情结 象征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澳大利亚作家阿列克斯.米勒的小说《祖先游戏》中有关流放的主题。这部小说在连接和断开之间,过去和现在之间,移民和移置之间,都有所描述并达到和解。对于书中人物双重文化下的流放生活,米勒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这种"二态"性的生活是一种神圣的礼物,而非生活的障碍。这与赛义德"双重凝视"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 标签: 《祖先游戏》 流放 双重凝视
  • 简介:《飘窗》把薛去疾在自家房屋的飘窗上看风景作为视角,写出了当代社会的众生相。分别描写了薛去疾对庞奇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启蒙到启蒙的失败,面对曾经同僚夏家骏的不屑与自卑,以及对江湖人物麻爷的鄙视到最后的下跪。薛去疾一直信奉人道主义,但是在追求人道主义这条路上并没能像他理想中那样坚持自己的操守,与最初形象的转变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奈与哀叹。

  • 标签: 《飘窗》知识分子 形象
  • 简介: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生活在北、南宋之交,一生沉沦下僚,清戒持重,嗜书如命,所著颇丰。留存至今的《竹坡词》三卷,虽非“苦心刻意而为之者”(宋孙兢《竹坡词序》),却自成一格,别具特色。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竹坡词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偶有涉及者也失之简略。

  • 标签: 周紫芝 南宋 中秋词 《竹坡词》 论略 词人
  • 简介:本文讨论奥斯维辛之后重要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诗学的发生之源。策兰回应历史事件的主要方式,即是在作品中以被灾难标记并改变的语言与形象,去颠倒、阻断、撤销纳粹意识形态所宣扬的事态可直接表象性以及语言对事件在场的召唤之权能。本文并不阐释具体的策兰诗作,而仅仅保持为对策兰诗歌发生之基底的勾勒,尝试去理解后奥斯维辛艺术与诗如何突破纳粹对世界的过度表象,突破词与对象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走向先验统觉破裂之后的表象自身的间距。策兰对陌异者的期许,暗示总体化灾难之后的诗歌要求言说主体摒弃对灾难的自然态度,从话语法则的内在变更入手进行诗化创造。

  • 标签: 保罗·策兰 表象 灾难 奥斯维辛
  • 简介: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魏玲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许多俄国的优秀作家竞相以“多余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1825-183l)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1840)中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

  • 标签: “多余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罗斯文学 毕巧林 屠格涅夫 洛莫夫
  • 简介: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潜含着一个美学的向度,具有美学阐释的可能性。可以从艺术和主体存在两个维度将其阐释为一种哲性的艺术美或艺术的暂性美、神秘的体验美、诗意的生存美和风流的人格美。

  • 标签: 天地境界 哲注的艺术美 体验美 生存美 人格美
  • 简介:(三部曲)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的代表作之一,由(1952)、(1957)和(1959)三个故事组成.这三个故事定位于遥远的古代,却影射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具有深邃的现实意义,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但这部小说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它纵贯全书的浓厚的童话特色,这也是小说形式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在卡尔维诺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著作中的精髓--对童话的借鉴和超越.

  • 标签: 《我们的祖先》 童话特色 小说 意大利作家 伊塔洛·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
  • 简介:<正>埃及作家纳·马哈福兹在阿拉伯世界被誉为小说界的一座金字塔。他的作品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影响了一批青年作家,并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传到家家户户。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因而受到国内外不少评论家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视。马哈福兹在半个世纪里,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丰硕成果(专著及论述不下四、五十种)奉献于世。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加之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因而赢得了同行的赞扬和尊敬。

  • 标签: 小说形式 阿拉伯 作品 社会小说 作家 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