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超声斑点成像技术(3D-STI)的诊断价值。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100),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均接受3D-STI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中、重度组LVEDD大于轻度组,LVEF、3D-LVEF低于轻度组;至于GRS、GLS、GAS、GCS参数,中、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3D-STI技术性诊断价值较高,为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患者使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取西药卡马西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不良反应6例,总有效率为81.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米替林添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8例疗效欠佳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阿米替林,以平均每天疼痛发作次数为观察指标比较添加前及添加后2周、4周和8周时的疼痛严重程度,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38例患者在添加阿米替林后2周时,有效6例、其中无疼痛发作1例,有效率15.8%;添加阿米替林后4周时,有效13例、其中无疼痛发作3例,有效率34.2%;添加阿米替林后8周时,有效17例、其中无疼痛发作4例,有效率44.7%。添加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阿米替林添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济、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酰胺咪嗪配合局部封闭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作用。方法我院(2015.1-2016.6)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酰胺咪嗪+局部封闭)和对照组(酰胺咪嗪)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第4周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对照组为6.5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口服酰胺咪嗪近期及远期镇痛效果较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奥卡西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治愈27例(64.29%),显效9例(21.43%),好转5例(11.90%),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治愈22例(52.38%)、显效8例(19.05%),好转5例(11.90%),总有效率为83.33%(P<0.05);观察者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1.90%(P<0.05)。结论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不同作用时间的前提下脉冲射频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位自愿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射频时间60s,第二组射频时间120s,第三组射频时间180s,用数字评分法给出不同时间下的评分,比较随访一年后的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经NR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NRS评分降低,P<0.05,而3组间治疗后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三组的疗效测定结果也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点下的脉冲射频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且一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2021年2月-2022年5月这段时间内与我院接受三叉神经痛治疗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后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疼痛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患者的睡眠质量(平均睡眠时间、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醒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该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模式在调节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上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值,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