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随访6—36个月,无瘤生存者8例,高度恶性者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11个月、13个月、16个月死亡,另有3例于术后复发未继续治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切除及术后复发的病例可联合伊马替林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术后24小时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IUqd×3天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血栓措施,只在发病后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3例,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溶栓治疗7天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有1例手术取栓,4例治疗1周后仍有血栓存在,8例痊愈。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上有效,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栓的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判断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及其表现。方法本文选择出16例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检查,对其CT与MRI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表现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管受累以及椎旁脓肿形成等;脊柱结核的MRI影像诊断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椎旁脓肿形成、韧带下播散以及硬膜囊和脊髓受累等。脊柱结核CT与MRI进行比较,在显示早期病变方面MRI明显更加敏感,在确定病变范围方面也更加具有优势,但是对于钙化灶以及死骨的显示方面CT明显更加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的病变具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脊柱结核早期的诊断以及确定病变的范围等方面,MRI明显更具优势,而在显示钙化灶以及死骨方面,CT的现实更加良好,将两种诊断方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更加有助于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的观察。
简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VA16)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tyre71,EV71)均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原,因HFMD在亚太地区的大流行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EV71所致的HFMD通常症状更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但CVA16却是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更主要的致病原,两者交替流行或共同流行时,其感染所致疾病在临床表现往往难以鉴别,这对病例处理及流行防控措施的及时性极为不利.尽管已有EV71或HFMD相关的研究中对CVA16也进行了相应流行病学等研究,但CVA1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等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且缺乏毒力较强的毒株和可靠的动物模型,对CVA16疫苗的研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平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效果。方法对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用胺碘酮转复者25例,心律平转复者40例,回顾性分析复律情况。结果心律平与胺碘酮2组的转复成功率分别是100%、96%,无显著性差异(χ2值=26.0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8%,无显著性差异(χ2值=3.14,P>0.05);转复时间分别是11.6±8.1分、26.2±15.4分,有显著性差异(t=5.00,P<0.01)。结论2种药物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效果和不良反应效果相当,而心律平所需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