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 例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根据 FibrosCan 得出脂肪程度不同作为分组依据, I级患者 30 例作为 A 组, 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B 组, I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C 组 。比较 3 组 患者的 的临床疗效 以及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谷丙转氨酶( ALT )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 。结果 A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C 组比较, B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6 个月后, A 、 B 、 C 组患者 ALT 恢复正常人数分别为 26 例( 86.67% )、 18 例( 60.00% )、 9 例( 30.00% ); A 组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肝脂肪变是影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将其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通窍鼻炎片与地塞米松联用的疗效。 方法: 将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共 6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 例。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滴鼻治疗,观察组行地塞米松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疗效( 90.91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治疗后观察组 IL-4 、 IL-10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 3.03% )少于对照组( 18.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地塞米松与通窍鼻炎片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炎性因子水平有所降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抗鼻腔过敏凝胶治疗2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从中选择2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法开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125例,前者运用抗鼻腔过敏凝胶治疗,后者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恢复总体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恢复效果为96%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症状评分分别为(0.26±0.14)分、(2.31±3.64)分;复发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8%,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抗鼻腔过敏凝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用药,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CT扫描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3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组成对照组,检查时间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结果,以及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CT图像结果中显示多分布与食管、胃底以及前腹壁位置,对照组受检者门静脉主干走向自然、分支均匀且无迂曲和扩张,显示清晰,逐渐变细。观察组患者经过增强CT扫描后诊断准确率为93.33%,与手术探查结果100.00%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应用增加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通过CT检查结果差异去准确辨别门静脉高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腹腔内压力是临床上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生理学参数之一,而腹腔内压力持续增高,进而引发腹腔内高压,若未及时给予控制,可造成肺损伤、脑功能障碍等腹腔室内间隔综合征,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肝移植术即是一个手术难度大,创伤大的手术,伴随而来的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腹胀是肝移植术后较早、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2]。持续腹胀会引起腹内压 (IAP) 慢性进行性升高, 导致黏膜酸中毒、细胞水肿, 进一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加重腹胀,从而导致IAH[3]。本文报道一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高压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腹腔高压情况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介绍了静配中心处方审核的技术手段、不合格干预、效果评价与展望。方法 静配中心处方审核采用自动化审核系统、人工审核与专家咨询、信息技术与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提高处方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结果 不合格干预包括定义与分类、风险与影响、处理流程,以及干预方法与策略,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影响。结论 通过审核的改进与优化,可以不断提升处方审核的质量和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有效的配准方式,证实合理的配准方式对于CT、MR扫描的图像融合对胶质瘤靶区勾画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对放疗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两组各10例临床上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行CT增强扫描和MR增强扫描。第一组在体表不做标记点,并且MRI扫描时不采用和CT扫描时的头枕。第二组按研究的目的在体表做好标记并做到CT扫描和MR扫描的患者体位尽量保持一致(MRI扫描时选择和CT扫描时采用类似的头枕)。将扫描完的图像传输到放疗室中的TPS中,然后分别采用Manual和PointMatch法进行图像标配。配准完成后进行图像融合,直到到达满意的融合效果。然后由放疗科两位副主任职称的放疗医师及我院放射科一名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对融合图像进行评估和勾画,分别在CT、MRI及融合好的图像上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CTV及周围正常危及器官(眼球、晶体、视神经、脑干、脊髓等)。在融合好的图像上勾画CTV并设为CTV-CT/MR,以此类推,定义为设为CTV-CT,CTV-MR。然后对比两组的CTV重合度(CTV-T)来评价CT和MRI图像融合的精度,即V-CTV-T的体积占CT图像上V-CTV-CT的百分比V-CTV-T=CTV-CT/MR/V-CTV-CT*100%(理想状态下为1)。并且计算二组在配准状态下的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大小。结果1.第一组和第二组CTV重合度(融合的图像与CT对比)为0.8士0.26,0.91士0.1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和第二组CTV重合(融合的图像与MRI对比)为0.92士0.15,1.02士0.08,两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CT对比,MRI更接近与1,差异性小。2.利用PointMarch计算第一组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65士0.17)mm,(1.2士0.11)mm;(2.2士0.20)mm,三维空间总的平均误差为(2.24士1.15)mm;第二组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为(0.25士0.11)mm,(0.6士0.11)mm;(1.2士0.20)mm,三维空间总的平均误差为(1.26士0.35)mm。不加标记点的误差明显大于加标记点的,并且不加标记点的误差超过了误差范围。结论1.体位一致的CT和MRI扫描是两者图像融合的关键,体位一致的图像融合技术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MRI扫描的图像勾画靶区比CT勾画靶区的精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7年 6月到 2018年 5月期间的静配中心为观察组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于 2017年 6月到 2018年 5月期间的静配中心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两组通过管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沉降菌生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静配中心运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沉降菌生成几率,减少感染的发生,该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