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积极应对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的突发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协调、沉着应对需要高度的协同性是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2010年我院在原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重新修定了各种突发事件的院内、院外救治应急预案,加强了急诊科与各临床科室的协作,强调了急诊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患者有序分流,规范了突发事件抢救中的护理行为,提高了护士应急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最大限度地保存生命、减少伤残,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医患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60min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采取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采纳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中心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抢救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其中随机将抢救成功的患者分成对照组(9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经心肺复苏自助循环恢复后,送医院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同时进行院外亚低温治疗和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前的平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时的平均体温、到达目标温度所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追踪发现,复苏后当天、复苏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后第7天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复苏后当天(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能让复苏效率显著提高,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心脏收缩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66.67%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诱导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总数为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诱导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听力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两组护理后的听力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听力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听力总体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34/5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心理诱导护理的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患者听力,提高患者治愈率,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