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术与肘部盲穿术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采用肘部盲穿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血栓、脱管、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血栓、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管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渗血)少,导管异位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止血带配合宫颈缝合术结合宫腔填纱术,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分析评价其术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宫颈缝合术配合止血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状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方法在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感染率17.4%,子宫切除率8.7%,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4.2%,另外在出血量、输血方面,观察组结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血带配合宫颈缝合术结合宫腔填纱术可大大降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产时出血量,降低术后感染率,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Ph-4术加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术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法来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RPh-4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治愈患者50例,治愈率83.3%;治疗组中,治愈患者58例,治愈率9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0.P<0.05)。结论采用RPh-4联合传统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法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病人痛苦少,治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采取保乳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13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参加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均为67例。并将其定义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早期为患者保乳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躯体疼痛以及精神健康上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采用早期采取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对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改良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较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保乳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5.00%)、转移率(1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65.12±4.32)min、术中出血量(256.32±14.65)ml、引流量(297.32±14.83)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保乳术相对于改良根治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也少,且可较大程度的保证乳房外形,在长期随访中,并未增加复发率、转移率的危险。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创伤后皮肤缺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73.3%vs.50.0%,P<0.05),愈合时间(9.7±1.7)dvs.(13.9±2.5)d,P<0.05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14.6±2.9)dvs.(18.9±3.5)d,P<0.05均短于常规组;两组的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感染的病例报道,仅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时间及Ⅰ期愈合率与常规皮肤伸展术相当,但前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皮肤愈合及创面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可替代常规皮肤伸展术用于创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搜集本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60例采用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实验组45例采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参照组15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观察最终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平均明显少于参照组(t=5.98、9.67、3.34、5.73,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和术中及术后接受输血率分别为2.27%、6.67%明显低于参照组22.22%、27.27%,差异显著(χ2=8.64、6.74,P<0.05)。结论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病患应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对保留子宫以及降低出血量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侧切角度,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肉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肉连续缝合。结果实验组30°会阴侧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包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16年1月期间在本院剖宫产发生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60例产妇作为受试者,产妇均采用背包缝合术治疗,观察产妇术后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等情况。结果术后3~4h、5~6h出血量显著低于0~2h,组间差异P<0.05。60例经过治疗后,均获得止血成功,无产后并发症,产后恶露平均持续(35.49±6.89)d,产后40~60d超声示子宫大小及形态恢复正常。产后3~12月内恢复月经。结论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背包缝合术治疗临床疗效可靠,止血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41例,入院后均行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26.92±19.6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6.95±15.60)毫升。行手术治疗后,本组41例患者中,3例出现并发症,占7.32%,经针对性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患者入院后,行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2016年11月—2018年9月时段到我院就诊的10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53)、乙组(n=53),甲组行常规止血治疗,乙组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乙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0%,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8%,经比较(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而言,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以及住院时间等,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临床价值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