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疗效。方法100例(108颗牙)隐裂牙牙髓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与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隐裂牙牙髓病采用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临床疗效更胜一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在口腔正畸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采取微型种植支抗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7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或者来我院进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支抗,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微型种植支抗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总计有37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总计有32例,治疗有效率为84.21%,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照组则较高,(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具有舒适、美观和安全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基牙牙髓炎、根尖周炎对固定修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固定修复后基牙并发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42例,观察诊断时确定患牙的体征依据,统计治疗后固定修复体保存情况。结果医生诊断时,以根尖部牙龈充血、肿胀、压痛为依据28例,占66.7%;以牙片为依据6例,占14.3%;以根尖部瘘管为依据5例,占11.9%;以犬齿凹压痛为依据3例,占7.1%。经治疗后,修复体保留且根管治疗顺利完成,保持原本的固定义齿功能患者19例,占45.2%;原固定修复体去除14例,占33.3%;姑息保留9例,占21.5%。结论临床诊断固定修复后基牙并发牙髓炎、根尖周炎时,根尖部牙龈充血、肿胀、压痛及牙片为确诊的主要依据,不过经治疗后固定修复体的保留率尚不足50%,固定修复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基牙的牙髓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烤瓷联冠及烤瓷桥修复后对基牙咬合力的作用。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80例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牙齿修复治疗患者,依据修复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烤瓷联冠修复,对照组选择烤瓷桥修复,对两种修复方法的咬合力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经修复后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修复后有效率为87.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诊时的基牙咬合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完成时及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则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采用烤瓷联冠及烤瓷桥进行修复可提升基牙的咬合力,有效修复患病牙齿,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修复方式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实施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取得的疗效展开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2016年收治的环游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展开常规的修复治疗,而针对实验组的患者展开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结果。结果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展开不同的治疗后,数据显示,实验组取得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实验组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9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结论将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运用于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治疗中取得的效果优于运用常规修复疗法,且患者对正畸联合修复疗法的治疗效果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eramage聚合瓷嵌体与铸瓷嵌体用于牙体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牙体修复治疗的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铸瓷嵌体实施修复,观察组选择Ceramage聚合瓷嵌体实施修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效果优良率为90%,对照组治疗后效果优良率为73.33%。结论Ceramage聚合瓷嵌体用于牙体修复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复杂性手指离断的老年患者实施显微修复术,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40例复杂性手指离断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A组20例与B组20例,A组接受修复术过程中一般护理措施,B组接受围手术过程中全面干预手段,观察两组术后断指恢复情况。结果A组31只断指,术后25只(80.65%)恢复结果较好,手指存活,6只断指血液流通障碍,需接受二次手术。B组30只断指,其中29只手指存活(96.67%)。术后结果较好。结论老年复杂性手指离断患者需紧急接受医院抢救,立即进行修复手术,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后及时进行体征监测,做好康复训练工作,大部分患者断指修复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临床效果。方法32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均接受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治疗,记录其不同时期(治疗完成后即刻、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GI、PLI、PD变化情况。结果32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均成功完成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治疗,经随访可知仅治疗12个月时其GI、PLI、PD等指标与治疗完成后即刻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点GI、PLI、PD等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完成后即刻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给予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端侧缝合联合局部应用GM1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为周围神经长段距离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将A、B、C组建立右侧腓总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A组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对照组);B组为神经端侧缝合修复组;C组为端侧缝合联合应用GM1修复组,与B组同样的端侧缝合方法缝合。进行大体指标观察及足印分析;术后20周进行电生理、透射电镜、甲苯氨蓝染色、HE染色、检查计算神经轴突数,测定肌湿重、肌肉横截面积比例分析。结果各组缺损远端腓总神经都有一定程度再生,在各个时期的胫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A组、C组的大鼠右侧胫前肌复合动作电位、右侧运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腓总神经功能指数、胫前肌肉湿重及肌细胞横截面积比例、神经轴突数目好于B组,而C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端侧缝合术后局部应用外源性GM1修复组神经再生质量、功能恢复情况和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结果均优于单纯端侧缝合组;2、外源性GM1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生长防止骨骼肌萎缩;3、端侧缝合联合应用GM1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4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缺牙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参照组(31例)选择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31例)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总体疗效、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总体疗效(74.19%)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同参照组先天性缺牙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研究组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能够获得确切疗效,并且对于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显著促进,从而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的提升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近5年采用亲属和患者头皮片混合移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的经验,并探寻严重烧伤残余创面在自体皮源缺乏时或全身情况不佳时创面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我科近5年21例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采用亲属和患者头皮片混合移植的方法,成功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肉芽创面,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全部成活,亲属和患者每取刃厚头皮片一次,总面积约6%,一次修复最大创面约20%-25%,术后5天皮片成活,7~10天融合成片,成活率>85~90%,每间隔10天左右待头皮愈合即可再次手术。亲属头皮成活后排异不明显,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亲属头皮片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不仅节省经费,排异不明显,而且为皮源不足患者找到新的供皮来源。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自体脂肪移植修复颜面部美容整形患者中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56例病例,依据诊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施,而观察组按照延续性护理实施,对比两组结果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比较,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6.4%)相比对照组总体满意度(71.4%)明显较高。焦虑自评评分两组间手术前对比,统计分析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手术后一周、出院后三个月的评分,分析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修复颜面美容整形患者对整形手术的认知,提高术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