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是一所百年名院。近几年来,医院始终把改善医疗服务作为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使医院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改善医院服务,构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医院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的要求,迅速行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医院制定了详尽的活动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有保证活动实施的组织领导架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分工;对活动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具体要求和负责的职能部门。由主要领导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活动的动员。全院上下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把“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作为提升医院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各部门排查问题,制订出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进度,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各临床科室抓好落实,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全面参与,努力做到人人有责,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对在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医院加强宣传,表彰奖励,为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了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主要针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作具体阐述。方法:研究样本均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一年内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参与人数100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进行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后数据变化。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数据体现一定优势性,且均显优于另一组,两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使其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自我护理、防护,临床应用中体现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某县级基层医院多学科联合干预下抗菌药物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量,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的前后变化情况,为促进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某县级基层医院HIS系统导出医院 2020年9月—2021年8月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各指标(使用数量、使用率、使用强度及 I 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和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会诊量发生的数据为干预前组;另选取导出2021年9月—2022年8月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各指标数据和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会诊量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使用率、使用强度差异以及 I 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会诊量。结果:多学科联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6.09%降至37.72%,使用强度由干预前的 49.59 DDD/(100人·d) 降至34.11 DDD(100人·d),I 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6.70%降至11.55%,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干预会诊量由干预前的282例上升至459例。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后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各项评价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提高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参与度和参与水平,增强了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主要针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作具体阐述。方法:研究样本均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一年内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参与人数100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进行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后数据变化。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数据体现一定优势性,且均显优于另一组,两组间数据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使其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自我护理、防护,临床应用中体现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了儿科护理中护理沟通技术的运用。方法:选择了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之间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00名儿童,按照入院顺序,可以将一百名儿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小组与观察小组,两个小组分别由50名儿童。对照小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小组则开展护理沟通艺术干预方式,比较两个小组的儿童护理依从概率、护患纠纷概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概率。结果:观察小组的依从率比对照小组更高,两小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概念。比较两小组的护患纠纷概率,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统计学数据差异明显。比较两小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两小组的不良反应概率中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中使用护理沟通艺术方式将进一步提升儿童的护理依从水平,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缓和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借鉴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评估其效果并得出结论。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沟通艺术,比较两组患儿情绪状态以及合作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合作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沟通艺术是一种有效的儿科护理方法,可以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和交流,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护理沟通艺术还能够缓解疼痛和焦虑、提供积极的治疗体验,并促进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住院的12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沟通艺术;比较两组儿童入院第一天和出院前一天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的焦虑和使用抑郁自评量量表(SDS)的抑郁的药物依从性,以及他们对护理和疾病意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一天,父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第一天(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父母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意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解决由于护患沟通中存在的护患沟通误解导致的护患纠纷,提升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 该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沟通方式,观察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 3.33%,对照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 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6.67%(29/3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 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沟通技巧,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解决由于护患沟通误解而导致的护患纠纷问题,从而提高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该医院儿科就诊的6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位患者。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的沟通方式,而观察组则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评估研究结果。结果:观察组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为36.67%,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为66.67%(20/30),也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适当的护理沟通技巧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在医学世界中,技术的发展常常被比作一场艺术的表演,而介入超声技术则堪称其中的一项精湛的“行走在针尖上的艺术”。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介入超声技术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影像学方法,正在以其精准性和多功能性赢得医生和患者们的青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超声技术已成为一种在微创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能够提供清晰的实时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灶,还可以在手术中实时监测治疗效果,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