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做MSCT检查,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确定,以常规病理结果为标准.将所得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常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有10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经MSCT正确诊断.符合率为82.54%。病理分期中的T1期、T2期、T3期在MSCT中均有诊断过低或者过高情况发生.但均有较好的符合度.其中T1期符合度为63.64%、r112期符合度为86.49%、T3期符合度为82.26%。在T4期诊断中,出现2例过低诊断为T3.其符合度为87.50%。经Kappa~致性检验,发现MSCT在不同分期的进展期胃癌中均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符合度。结论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高,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启动了T149C、T950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和272例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Ⅱ组)护骨素基因启动子T149C、T950C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启动子T149C、T950C均发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T149C各基因型之间股骨颈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为:TT(0.91±0.06)g/cm^2,TC+CC(0.87±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明显意义(P〈0.05)。Ⅱ组T950C各部位骨密度呈现CC〉TC〉TT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Ⅰ组的各部位骨密度和Ⅱ组的其他部委骨密度在T149C、T950C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OPG基因T149C、T950C基因型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它们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OPG基因T149C多态性与应用激素患者股骨预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T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的骨量丢失有关;OPG基因T950C多态性与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相关,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的骨量丢失无关。
简介:目的研究过表达Tenomodulin(TNMD)对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肌腱相关分子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利用脂质体法在两种细胞系中分别转染pCAGGS空载体和pCAGGS-TNMD表达载体,G418进行稳定筛选。RT-PCR确认成功转染后,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定量PCR检测肌腱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细胞系转染后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基因水平上,NIH3T3细胞过表达TNMD后,collagenⅥ和biglycan显著降低,collagenⅠ没有显著差别。而在C3H10T1/2细胞中,collagenⅠ和biglycan显著升高,collagenⅥ没有显著差别。结论过表达TNMD对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的细胞形态没有影响,但能影响肌腱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的护理效果。 方法 : 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放疗患者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对实验组行 3M 皮肤防护剂和相关护理干预。检验 2 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轻,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96.00% ( 24/25 )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72.00% ( 18/25 ),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使皮肤对辐射的耐受性提升,将皮肤损伤情况减轻,避免出现严重损伤,使护理效果提升。
简介:目的,分析海拔3815m驻藏某部官兵健康情况。方法,对驻藏某部随机抽取90名官兵心率、血压、经皮氧饱和度、既往史、进藏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本研究的官兵年龄18~43岁,平均24.73岁,中位年龄22岁,平均进藏时间67.37个月,中位进藏时间24个月,进藏时间与经皮氧饱和度及舒张压相关,进藏时间越长,其经皮氧饱和度越高,其舒张压也越高,进藏时间虽然与心率无相关性,但有相关趋势。心率与吸烟、饮酒、舒张压均相关,即有吸烟及饮酒史的,其心率越快,而心率越快,其舒张压越高。结论,随着进藏时间的延长,官兵的经皮氧饱和度、心率及舒张压均会呈上升的趋势,可以提高官兵的耐氧能量,但长期持续心率快、收缩压高的状态,使官兵的循环系统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简介: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70W2μm连续波医用激光对70例BPH患者行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患者年龄65~84,72.6±4.7岁。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得前列腺体积80~128ml,平均96±13ml。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记录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剩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80.2±16.9)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输血病例。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2.4±0.3d。术后随访3个月,IPSS及QOL评分由术前平均27.9±4.6及4.9±0.6分别下降至5.7±2.0及1.3±0.8,Qmax由术前6.2±2.0ml/s增加至术后18.4±1.9ml/s,PVR由术前118.4±60.0ml下降至术后22.3±9.9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术前仍保持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术后无尿失禁发生。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M敷贴用于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固定的临床效果,以便于更好的固定,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自2013年4月~2015年8月妇科腹腔镜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1d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疾病分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采用3M敷贴固定腹腔引流管,对照组不采取固定方法,比较两组引流管的固定牢固性及引流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意外脱管率为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实验组引流量、拔管时间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用3m敷贴固定后的腹腔引流管固定牢固,利于患者术后床上翻身活动及康复。
简介:摘要:头颈癌主要指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主要起源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黏膜,全球每年新发
简介: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具有强烈的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目前发现与SCN相关的异常基因有14种,ELANE是SCN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CSF3R突变,可导致SCN转化为AML。深入研究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该疾病诊治。本文就SCN患者的遗传学及表型多样性,G-CSF对SCN的治疗作用及风险,SCN患者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突变影响G-CSF信号传导,CSF3R突变是SCN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和了解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疾病诊治等问题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4号外显子,应用基因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同时检测NPM1、FLT3-TKD、FLT3-ITD、C-KIT、CEPBA、TET2及JAK2V617F及MLL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判定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92例AML患者中,13例患者被检测到IDH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77%[95%CI(5.70%-13.38%)]。IDH1基因突变测序图表现为双峰形,均为杂合突变,其中c.G395A(p.R132H)8例,c.C394T(p.R132C)4例,c.C394A(p.R132S)1例,R132H和R132C较为常见,13例均为错义突变,突变组的中位年龄为52岁,而未突变组中位年龄为40岁,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0)。IDH1突变在M1及M2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FAB亚型,两者在性别、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FLT3-TKD、FLT3-ITD、C-KIT、TET2及JAK2V617F及MLL突变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此外,IDH1突变易发生于正常核型或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患者中,11例发生在正常核型患者中,突变率为10.28%,2例发生在核型异常患者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AML患者中,IDH1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低于未突变组,同时IDH1突变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低于未突变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DH1基因突变更易存在于年龄偏大AML患者中,在预后中等风险核型患者中IDH1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是预后不良的分子学标志。
简介:直肠癌的吻合口复发率在5%~15%犤1犦,其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的残留,而这种癌旁黏膜已有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分子水平的改变,可能发展为新生癌犤2犦。由此,我们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直肠癌远侧癌旁移行黏膜中K-ras及p53基因的突变范围,拟从分子病理学领域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切缘。1.材料与方法:本组资料为1998年6月~2000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手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52岁。高、中分化腺癌50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11例。DukesA、B、C及D期分别为14、23、25、6例。5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14例行姑息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分析对在我院出生并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双胎与358例自然受孕双胎婴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情况、听力筛查结果,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导致差异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 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并于出生后30-42天内到眼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双胎(试管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自然受孕婴儿双胎358例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试管组及对照组新生儿耳聋基因数据、听力筛查结果。结果1、试管婴儿双胎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8%,自然受孕双胎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91%;2、试管组和自然组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GJB2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2%、2.23%,SLC26A4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07%、0.56%,线粒体12S rRNA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0.53%、1.12%;3、两组GJB2 基因235delC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2.67%、1.68%;299_300 del AT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0.53%、0.56% ;4、试管婴儿双胎耳聋基因突变组有1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结论1、试管婴儿双胎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2、可能原因与IVF技术有关。
简介:本研究旨在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5例初诊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率、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本组患者CEBPA突变患者20例,发生率为36.4%,其中17例为双侧突变,3例为单侧突变;与CEBPA无突变AML患者相比,CEBPA突变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75.0%患者为M1与M2;初诊时表现为高血红蛋白[(98.30±20.33)g/L对(81.69±23.74)g/L;t=2.625,P=0.011]及低血小板[(33.30±38.27)×109/L对(64.79±61.60)×109/L;u=2.062,P=0.044];白血病细胞高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显示,CEBPA突变患者CR率72.2%,高于CEBPA无突变患者68.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BPA突变AML多见于AML-M1和M2,且伴高血红蛋白和低血小板症,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尚好.国人AML患者CEBPA突变率可能高于国外报道.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癌是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近年来PTC发病率急剧上升,甲状腺乳头状癌分为经典型,高细胞亚型等亚型。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见基因突变类型,是近年来分子研究热点,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增加甲状腺癌诊断精确性,与PTC侵袭性密切相关,术前检测可有效指导PTC治疗方案选择,在PTC诊疗方面意义重大。研究综述BRAF V600E突变对PTC的临床研究,从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探讨相关研究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亲权鉴定常染色STR基因座D13S317多步突变亲权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探讨该方法在亲子鉴定检测中的应对策略。方法 利用STRtyper-21G、PowerPlex21和SifaSTR 23 Plex DNA三种试剂盒扩增常染色体STR基因座,PCR扩增产物经过毛细管电泳后对STR基因座D13S317的等位基因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D13S317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析后发现,被检测父亲的分型为11,儿子的分型为8,即为罕见纯合子三步突变。检测39个STR基因座,计算CPI为3.03169×10 ,支持认定父子关系。结论 亲权鉴定过程中,若发生基因座多步突变,应使用多种检测系统排除存在等位基因扩增丢失的可能性,增加STR位点计算累计亲权指数综合分析来排除或支持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