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3年监测了三都湾大黄鱼养殖区表层水的水质。结果显示:该区域水温年平均值为20.4±5.7℃;盐度年平均28.15±2.87;pH年平均8.07±0.09;总氮(DIN)全年在0.367mg·L-1~0.759mg·L-1之间,平均0.557±0.185mg·L-1,夏季最低为0.447±0.121mg·L-1,冬季最高为0.660±0.231mg·L-1;总磷(DIP)全年在0.024mg·L-1~0.173mg·L-1之间,平均0.056±0.026mg·L-1,11月最高,4月最小,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溶解氧(DO)含量在4.35~8.37mg·L-1,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在0.24mg·L-1~1.73mg·L-1,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冬季差异显著(P<0.05);营养盐结构发生改变,出现贫营养现象。
简介:2010年10月4日~21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洄游繁殖群体渔业资源及其种群结构变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统计标本9160尾。初步结果显示,大麻哈鱼的日洄游数量受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较大,出现2次洄游高峰期,平均日单船捕捞量为64尾。体长为55~65cm的个体占群体中的74%,其中体长为55~60cm的雌(36.82%)、雄(36.58%)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接近,在体长小于55cm的群体中,雄性(27.17%)个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雌性(12.75%),体长大于60cm的群体中,雌性(48.61%)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雄性(34.25%)。体质量为2000~3000g的个体占群体中的57%,体质量大于2500g的群体中,雌性(61.73%)个体在本群体中所占比例高于雄性(46.06%)。雌、雄性比为1.09:1,其中体重大于2500g的雌性在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为36.06%,其次为小于2500g的雄性,占28.8%。对比历史数据表明,该渔业产量为近15年的最高值,总体资源量呈增多趋势,群体中个体趋于小型化,雌性个体在群体中处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