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李长之"感情的批评主义",首先分析了贯串于批评对象中的情感因素,其次阐述了"感情的型"这一独特的批评标准,最后从比较的角度对李长之批评感情的独特性作了说明.
简介:民国诗话中留存着大量关于杜甫及其诗歌的评论,涉及杜甫及其诗歌的方方面面,评论内容大致可分为杜诗注解、校勘与评点、杜诗渊源与影响、杜甫生平考证、杜甫与他人之比较、后人的杜甫评论五类,有的高屋建瓴,有的细致入微,有的陈陈相因,有的新见叠出,呈现出新旧交织、褒贬不一、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象。
简介:在汉代的《左传》人物评论中,苏轼对《左传》人物的评论,所著关于《左传》的研究著作就有《春秋左氏传说》及《春秋左氏传续说》、《东莱左氏博议》等数种
简介:《扬子江评论》由江苏省作协主办,自二○○六年冬创刊以来,以鲜明的办刊特色,明确的办刊理念,鲜活的办刊风格,展现了当下稀缺的文学品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以自己的方式迅速介入到了当前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现场,表现出了鲜明的价值观念、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简介:作为中国举足轻重的诗歌评论家,沈奇的意义在于,他的评论使当代诗歌评论的天平得到某种重要的平衡。相对当代文化的话语权力中心而言,我特别强调沈奇的外省身份,这种身份使他超然于话语权力游戏之外,坚持着诗歌批评的良知、公正性以及有效的专业精神。沈奇评论的魅力在于他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感觉和朴素的价值观、具有独创风格的鲜活语言和一语中的的精彩阐释。
简介:并非每个人都能沉浸在人群之中:享有人群是一种艺术——人群,孤独:对于活跃而多产的诗人来说是相等的和可以调换的字眼——孤独而沉思的散步者,从这种普遍的一致中获得奇特的陶醉。——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
简介:主要栏目1.重庆问题:本土文化动力的发见、发掘与建设,本土文学症候的剖析与疗养,本土文艺现状的批评、文艺发展与繁荣的新思维,重庆文艺的创造性建议。2.注意力:国内著名作家个人专题研究。3.巴山论剑:作品争鸣,理论交锋,现场说法。
简介:主要栏目1.重庆问题:本土文化动力的发见、发掘与建设,本土文学症候的剖析与疗养,本土文艺现状的批评、文艺发展与繁荣的新思维,重庆文艺的创造性建议。2.注意力:国内著名作家个人专题研究。
简介:何燕的这两篇作品,都是以“玉城”为背景展开。这种共同的背景设置,使得小小说单篇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联动”因素,不断地累积和放大,展开了新的图景,让看似独立的篇章,产生浓烈的情感触动和丰富的表达。
简介:如同去年开花,今年我们才闻到花香。越南作家保宁先生199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战争哀歌》,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才被译介到中国,这委实有些无论邻家梨树上多大的果实,我们都只觉得是一颗庸常小枣的感觉。相比欧美文学,即使一粒葡萄,也可以很快在中国放出桃梨之香的景况,这不仅让人觉得可笑,而且也让人觉得无奈后的合理。
简介:《批评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看得卜先生直跳脚。卜先生是一位童话家,专门写童话,而那篇文章正是批评他的童话的。
简介:1.南京诗歌的当代背景自80年代以来,南京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镇,这一点毋庸质疑。在整个80年代,南京诗人以非常活跃的姿态参与了当代诗歌的进程,那些风起云涌的诗歌社团可以被用作重要的佐证,如韩东、小海等人发起的“他们”,海波、叶辉等人发起的“日常主义”,朱春鹤、赵刚等人发起的“新口语”,以及“超感觉”、“东方人”、“阐释”、“呼吸派”、“色彩派”等等,这些都是参加了1986年“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的诗歌群体,后来还有周俊等人发起的“对话使节”和车前子、黄梵等
简介:名之曰《春秋左传释人》,皆就《左传》中有关人物、事迹发表议论,清代的《左传》人物评论
简介:《向延安》:冷血潜伏与热血煎熬的纠缠浙江著名青年作家海飞的长篇红色谍战小说《向延安》作为2010年中国作协扶持重点作品,原载《人民文学》2011年第7期、《江南·长篇小说月报》2011年第4期,《作品与争鸣》2011年第8期选刊,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荣获2011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描写的是日军攻打上海到上海解放这段时空向氏家族的国恨家仇。
简介:新闻评论定义新闻评论特性 ,这是时代对新闻评论发展提出的要求,这是时代对新闻评论的新要求
简介:只要打开时下各种与文学评论有关的报刊,你就会发现:评论文章虽然众多,作者却都是你已经熟悉的那些人。几乎每一部著名和不著名的作家新作问世,都能第一时间在报刊上看到他们写的评论,或听到他们在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
简介:摘要:
简介:上午议题:文学评论的时代使命[主持人]李骏虎(省作协副主席、创研部主任):今天,咱们山西评论界老中青三代同堂,是山西评论界的一次盛会.开这个会,是鉴于我们山西近几年以来,老一辈评论家们还有中青年的评论家走向全国之后,新一代的评论家在全国影响力不断加强,成绩同样有目共睹.
简介:文学批评发展到当下这个样子,满谷满坑而应时应节了,一些虽说匮乏名作却分明拥有名气的作者们,想不遇逢批评都不容易,还不乏这样的情形:等闲一部作品刚刚出来,早就有批评家等在那里似的一拥而上。让人不能不疑惑着批评者的过剩与批评的过量,感受着过于热乎的批评界的几多饶舌几多聒噪。
“感情的批评主义”——论李长之的文艺批评
民国诗话中的杜甫评论
关于《左传》的人物评论(1)
文学评论的新收获
沈奇的诗歌评论
行走:如雁或如风(评论)
《红岩·重庆评论》征稿启事
家庭教育的悖论(评论)
东方战争文学的标高(评论)
童话家与评论家
当代诗歌的南京场景(评论)
关于《左传》的人物评论(2)
艾自由评论两则
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
职业评论家的尴尬
媒体评论与法院审判冲突
文学评论的时代使命——繁荣山西文学评论促进会纪要
尴尬的崛起和批评的缺失——学院批评一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