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护理工作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的44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目前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经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调查后发现,其中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较好,但多数护理工作人员均缺乏护理工作中的防护意识,且护理过程中的暴露率较高。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以及自身的职业技能,减少临床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气胸症状的患者在接受急诊科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急诊科治疗的气胸疾病患者 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3例。采用常规气胸疾病急诊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气胸疾病急诊治疗期间发生感染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气胸疾病急诊科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气胸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气胸症状的患者在接受急诊科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补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护士自我防护行为要点。方法我院于2015.12月-2016.7月间选取19例临补室护理人员,科室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损伤事件,调查科室工作危险因素,评估护士自我防护行为执行率。结果护士在临补室工作期间,发生针头刺伤26.32%,患者血液感染15.79%,腰肌劳损52.63%,安瓿瓶划伤10.53%。护士为患者输液前查看化验报告单行为、接触患者体液前佩戴手套等行为执行率较低。结论护士在临补室工作期间,科室存在较多可能导致职业损伤因素,针对此种现状,护士应积极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及自我防护意识,科室需完善防护措施,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切实保护自身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原因及防护。方法选取我市8家医院的100例供应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供应室护士接触的易受到损伤的类型和目前临床针对供应室护士主要的防护措施。结果所有供应室护士100.00%受到损害,接受过正规防护的仅占49.89%。在对护士损伤的类型中,听力损害最多,占比达到49.78%,锐器损伤为38.18%,烫伤为28.43%,皮肤过敏23.82%。对受到损伤后的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供应室护士职业损伤问题严重,需要进行积极介入,比如对供应室护士进行全面、正规职业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长久管理部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血透室工作的护士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工作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例,研究组8例。对照组护士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操作,观察组护士实施对应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针对两组护士的自我防护认知、职业防护基础知识掌握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自我防护认知、职业防护基础知识掌握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透室护士采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基础建设,规范护理流程,强化监督措施,能够确保护士整体防护能力的提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