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安提戈涅》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也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话语元素。在《精神现象学》《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黑格尔和施蒂纳将《安提戈涅》作为理论架构的要素,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进行了总评和阐发。黑格尔与施蒂纳在《安提戈涅》中的张力,意味着历史、价值、文化如何进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因而,表面上马克思谨慎赞同黑格尔的对象化处理方式,但施蒂纳的《安提戈涅》阐述中蕴含了更具突破性的现代性意蕴,直接改变了马克思的思维轨迹。文章通过分析三者在《安提戈涅》问题中的思想纠葛,厘清马克思对两人的真正判定,一探马克思向现代性语境中虚无主义问题的转向。

  • 标签: 《安提戈涅》 现代性 悲剧 马克思 施蒂纳
  • 简介:6月2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协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财经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吴新文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大学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面对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企业中党的建设、企业文化、政治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及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工作有机结合,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 标签: 国有企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
  • 简介: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问题。这表现于三个思维范式:在反思意识形态的悖论中追问美学的概念;在分析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中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性质;在呼唤艺术革命、艺术解放中探索意识形态的超越路径。思考这一核心问题,能够启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走向前进。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美学 意识形态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网络文化的双重变奏中其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精神教化等社会功能日益凸显。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隐性渗透与显性灌输协调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强化的核心主题。为此,可以将红色文化创新与社会活动聚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的优化策略,并以调适性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的支撑点。

  • 标签: 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功能 渗透 红色文化
  • 简介: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之铨衡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当前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塑造正逐步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这是中国民族自信的体现。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现,它往往是一定的民族、国家的独特性的展现,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发展变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性 综合国力 民族自信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上主要存在"对立说"、"并存说"和"融合说"三种观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和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超越则使其有能力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儒学现代化,从而为和合提供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儒学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求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和合。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儒学
  • 简介:现代解放仅只是政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它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解放的基本成果及其限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澄清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效地回应当代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的批判和质疑,本质性地突出马克思思想在当代政治哲学争论中的关键位置。

  • 标签: 现代解放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现代政治 后现代政治
  • 简介:自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CooperRamo)的一篇长文《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中提出了与华盛顿共识相对意义上的“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这一全新概念以来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北京共识” 历史 《时代》周刊 华盛顿共识 外交政策
  • 简介:<正>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的泥淖,大步地向以往的分析科学不能涉足的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迈进,相继产生了以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为代表的旨在探索复杂组织系统的新兴科学。随之而来的是受到极大震动的自然哲学界直觉地将关注的重心轮回到与机械论对立的古代中国有机论自然哲学。这种现实的逼迫虽然无形中抬高了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价值,但却少有切中要害的方法论省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要籍(譬如《周易》、《内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之间仍处于分立状态,并多少蒙着神秘的面纱。

  • 标签: 自然哲学 营卫 协同学方法 原理 中医学 古代中国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的重大政治命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三个基本要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依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路径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推进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一个突出"和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三个统一起来"和"四个善于"的战略部署中。"党主法治",即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模式,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法治国家建设的新模式,也是符合目前中国国情和中国政治传统的一种中国式法治模式,是今天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可行的模式。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核心理念 推进路径
  • 简介: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是道德建设中的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实现了辩证统一。从道德发展层次来看,道德价值的培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中介与桥梁。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认知教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思想前提;努力实践核心价值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基本途径;营造认同核心价值伦理生态环境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底线伦理 终极价值 转换 实现 核心价值认同
  • 简介: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之所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传统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构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这三个方面来厘清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创新
  • 简介: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在消解商品、货币、资本关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生成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对现实经济关系的批判基础上,经过严密的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逻辑推理而建立的,这使得其该部著作中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推论过程。以此理论来审视其中国形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资本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形态 反思
  • 简介:自2003年11月2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结束十几年的长期军事对峙,实现停火以来,印巴关系似乎一直在朝着好的势头发展。2004年1月。在伊斯兰堡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期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会见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两位领导人决定双方于2月恢复对话。2月18日,印巴两

  • 标签: 克什米尔 印度 巴基斯坦 军事冲突 恐怖主义
  • 简介: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2005年9月.大连教育学院改革转型之际.成立了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门为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基地校 实践探索
  • 简介:遵义会议以解决当时最紧要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地位而载入史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考察遵义会议,可以发现,它在本质上反映了毛泽东在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地位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党推进的实质进程,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引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人物地位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紧密关联,深刻体现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 标签: 遵义会议 毛泽东核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三教论衡是唐五代帝王诞节庆生贺寿活动之一,更是节俗史、宗教史、戏剧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白居易《三教论衡》是现存记录此一诞节活动的较为完整的唯一文献。以白居易文为核心,与相关资料相印证,可以勾勒唐五代诞节论衡的一般状况:论衡者的宗教身份、角色常被极度关注,而具体名姓大多被忽视;论衡内容,常按照祝贺圣寿、娱乐帝王的目标,围绕三教经典展开;论衡方式,一般由三教分座次轮流主持,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展开;论衡过程中每座设有论主,论主不但要参与辩论,更要承担开场、过场、退场等环节过渡任务;为了在激烈的辩论中达到会同三教、祝贺圣寿的目的,诞节论衡很可能在庆贺开始前就进行论辩设计。更多还原

  • 标签: 唐五代 帝王诞节 三教论衡
  • 简介:为考察初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的差异性,对北京市四所初中697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进行了班级地图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班级环境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生在学业自我决定上具有小效应量的显著优势,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核心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和班级行为自控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压力,两者共同解释学业压力12%的变异;(3)男生和女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4)女生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男生群体,说明性别对此中介效应存在调节作用。最后对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机制及其对女生群体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初中生 班级环境 核心自我评价 学业压力 性别